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王大治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王大治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建设工程,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高效提升。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建设工程,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高效提升。但由于实际工作中的混凝土施工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导致极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进而对整体工程的结构与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改进与优化。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相比于普通的民用建筑工程,不仅施工规模大,且在施工中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十分广泛,因此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也存在着很大的施工难度。其中,混凝土材料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关乎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强度、质量、使用寿命等。可以说要想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的价值,首先需要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符合相应的标准。除此之外,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环节是耗资较大、施工量较多的重点环节,因此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能够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造价。
        2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2.1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
        作为混凝土最为主要的配置材料,水泥遇水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的性能很容易受到水泥水化热的影响,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可以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施工企业注意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配置混凝土,比如硅酸盐水泥遇水后产生的水化热较低,可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的性能受到影响。另外还要注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应用性能,避免其产生变形问题。严格按混凝土的配置流程配置混凝土,同时重视混凝土性能指标的试验,保证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相应的施工要求后,方可投入项目施工中。为了降低运输过程中的外界因素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的影响,需要应用专业的运输车辆运输混凝土,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分层离析、水泥浆流失的问题产生。另外,采取必要的隔热保温措施,避免夏季混凝土升温过快以及冬季混凝土受冻。
        2.2提高混凝土搅拌技术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的搅拌,对于水利水电施工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相关的具体施工必须严格遵照相应的施工标准进行,以便高质量的完成混凝土搅拌工作。在具体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应结合水利水电施工的规模与需求,合理选择应用的设备,以保证满足具体的施工要求。而在进行相关材料搅拌时,应充分对材料质量以及水热化等方面的因素,从而有效防止裂缝、断裂等情况的发生,以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
        2.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闸施工中的应用
        水闸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部位,它是连接上下游的关建环节,因此可以说水闸的施工质量将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一个水闸来说,就包括了很多结构,其中有防坡、防冲槽、闸门、闸室等。这些结构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也大不相同。在进行水闸底板的施工前,有必要根据设计图纸及工程要求建立施工模型,并对施工中除了混凝土材料外,其它的施工材料敷设位置进行确定。在完成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浇筑好的水闸底板必须与地基保持水平。其次,为了避免水闸底板发生沉降的现象,可以在地基上层先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其厚度约为10cm。此外,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确保各个部位的强度一致,避免各部位混凝土浇筑量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水闸的整体强度。
        在浇筑闸门的闸墩时,由于该部位对强度要求较高,因此会在闸墩门槽部位使用密集的钢筋进行支撑,虽然钢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结构部位的强度,但是这也给混凝土浇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钢筋材料较为密集,因此首先会对混凝土材料的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在浇筑混凝土时对浇筑方量较难把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要根据闸墩的倾向进行浇筑,为了避免闸墩和底板发生不均匀沉降,还需要对浇筑的混凝土方量进行控制。
        2.4大坝浇筑施工
        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是以建造水坝为主,并且随着当前人们对用电量的需求不断增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大坝的坝体也在不断扩大,工程量也随之增加。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大坝材料主要以混凝土为主,因此在浇筑坝体时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极高。通常情况下,在浇筑坝体时需要分层来完成浇筑工作,其中主要根据坝体的结构进行分层。在分层浇筑坝体时,会采用分缝分块技术,并且在施工时并不是随意进行浇筑,而是需要根据坝体的纵横结构进行分块浇筑。在坝体结构基本上完成浇筑后,还需要进行接缝施工,在进行接缝浇筑时,首先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尽量将混凝土温度控制在最为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确保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的作用。其次,在进行浇筑时要确定好浇筑混凝土的方向以及浇筑混凝土的总量,对于一些纵向的竖缝,需要计算好浇筑的深度,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将坝体接缝,避免坝体在使用时出现裂缝的情况发生。除了纵横分块浇筑技术外,还会经常使用到通仓分块浇筑技术,通仓分块浇筑技术是指直接将混凝土注入到预制的模板中,直至混凝土塑化的过程。对于一些需要大面积浇筑的区域,可以采用通仓分块浇筑技术,但是在浇筑过程中同样需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避免温度不适的原因导致浇筑进坝体的混凝土膨胀收缩,从而产生裂缝。
        2.5混凝土施工维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内部的水泥会继续释放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升高,而混凝土外部的温度的升高速度低于内部,这时,混凝土结构就会产生拉应力,随着内外温度差的不断增加,该拉应力持续增大,直到超过允许拉应力强度,混凝土构件就会出现温度裂缝,这是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混凝土还会产生其他问题,比如混凝土密度不合格,其内部的钢筋很容易发生锈蚀,导致整个构件的强度下降,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混凝土剥落,给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不管混凝土出现任何质量问题,都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以及后续的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不能为了追赶工期,忽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水利水电工程竣工后,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工程进行养护,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度,注意严格控制混凝土通道的数量。在养护操作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分析,严格管控,通过定时检测,掌握施工动态,保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2.6混凝土加固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坝体结构部位,需要采用更多的混凝土材料对相应结构进行加固。在进行混凝土加固施工前,需要施工人员先根据结构强度等级计算出混凝土的水泥掺入比例,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快硬硅酸盐水泥。在配制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要充分搅拌混凝土材料,使混凝土材料的内部密度趋于均等后再进行使用。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些重要的结构部位,在加固时会浇灌50cm-60cm深度的混凝土,从而使加固质量达到相关规定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在开展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内容,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果。在应用混凝土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必须全面细致的做好工程调查,选择最为合理的施工技术开展施工,加强监督,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技术人员也应该积极探索,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加以完善,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诚.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珠江水运,2018(20):64-65.
        [2]杨志刚.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控举措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5):145-146.
        [3]徐嵩.试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07):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