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杨向艳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杨向艳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作为指导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兰陵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山东省临沂市  277700
        摘要:海绵城市作为指导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居民生活环境要求的持续提高,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城市的差异性及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经验的缺乏,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开展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凸显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应用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非常普遍的概念。在城市规划中积极运用海绵城市的概念,是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的重要举措。因此,要积极探索海绵城市的概念及相关技术,科学合理地将这些技术理念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开展水资源的渗漏、储存和配置工作,优化城市水环境,降低城市水旱灾害发生的概率。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通过城市规划和相应的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储存和配置能力的一种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储存和释放水资源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城市建设中的具体方式,就是通过建设具有蓄水、防水功能的设施和建筑结构,将城市中的雨水等富余水进行储存和优化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必然会聚集水资源净化技术,保证水资源储存和再利用的优越性。在我国许多地区,雨季来临时雨量充沛。如果不采取措施储存和固化降水,将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结合海绵城市概念,优化城市规划建设技术措施,可以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储备和调配,控制水旱灾害的影响,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2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城市规划原则
        2.1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设计
        城市是居民在一定的地理区域、气候环境和历史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空间。不同城市的自然环境不同,对水资源规划的要求也不同。在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中,通过对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可以保证海绵城市概念的合理性。
        2.2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吸水装置、保水装置和净水装置,综合考虑城市生态承载力,确保城市生态环境安全。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3.1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海绵城市路网规划和海绵城市道路设计两个层面。其中,路网规划主要研究的是规划思路和规划原则;道路设计则主要侧重于城市道路设计和道路用地衔接两个方面,道路设计主要涉及城市的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道路用地衔接主要涉及与建筑的衔接、与绿地的衔接、与水系的衔接。
        从具体的规划思路方面来看,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指导道路规划时要在满足城市道路交通通达和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排水防洪系统、城市自来水管网系统、城市绿地等专项规划情况,按照城市一般性路网规划方式,合理选择路网结构模式,确定道路的功能和基础设施规划。
        相较于以往的城市道路规划方法,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规划表现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一方面,要实现多规合一,实现不同市政部门和专业的跨领域协同运作;另一方面,要注重区域整体规划,强调从城市发展的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情况进行整体性的规划设计。同时,道路规划设计要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按照绿色的生态理念来设计道路,保证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安全原则的切实实现。
        3.2城市水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水系统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雨水的贮存、净化,即如何将雨水汇集一处贮存,并通过完善的净化系统将雨水净化为具备一定功能的城市生活、生产用水。

在城市水系统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湿地水源保护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用水系统。在湿地水源保护系统,海绵城市理念指导系统规划、建设的水源净化建设,即通过明渠暗道将雨水引入天然的湖泊湿地,借助湿地的贮存净化功能实现对城市雨水的净化。当然,在雨水流入天然湿地水源地的过程中,会借助滨河植被带、缓冲区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泥沙,提高雨水的纯净度。在城市生态环境用水系统方面,海绵城市理念指导水系统的规划要遵循路径生态的策略,即水系统的管道、场地要远离垃圾集散地、填埋场等污染场所,同时要保证地面雨水滤网系统的完善,将雨水中的垃圾过滤在地面,避免垃圾随雨水流入管网和雨水净化场。
        3.3城市水资源调度中的应用
        水资源作为城市生产、生活活动中的基础性资源,是保证城市运行稳定、持续的重要资源。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是诸多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的突出性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对雨水的科学合理利用,恰恰能够缓解城市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规划设计单位要根据以往的城市水资源使用情况、雨水分布情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确定水资源缺乏区域,将该区域作为雨水贮存、调度的重点区域,借助雨水资源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4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概念的优化策略
        4.1更新城市规划理念
        受以往城市治涝思路的影响,城市规划特别是雨水管网规划设计主要考虑的是雨水排放,对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重视不够,这给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带来了诸多障碍。基于此,城市规划设计方应改变以往的规划设计理念,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日常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借助雨水的排放、储存、净化和回用,拓宽城市水资源的获取渠道,丰富城市水资源。
        4.2生态洞穴体的合理改造
        生态海绵是海绵城市理念向海绵城市规划行为和效果转变的关键载体。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注意湖泊、草原等生态海绵的保护和利用。在这些天然海绵的帮助下,雨水可以得到净化,水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当然,对于缺乏天然生态溶洞的地区,人工改造和建设生态溶洞体的方法来增强自然环境对雨水的过滤能力,使生态海绵能够有效地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撑。
        4.3重视城市水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模型分析与评价
        海绵城市的概念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被广泛应用,雨水资源的价值也正是在这些地区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保证海绵城市概念应用到“刀刃”上,关键是通过对历年来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的分析,确定水资源的稀缺面积。在规划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分析雨水的季节分布、区域分布和水资源需求信息,对真正需要落实海绵城市概念的区域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应用海绵城市概念的重点区域
        结论
        总之,在我国城市建设中,要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就要积极运用合理的规划理念。在将海绵城市概念应用于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城市发展中水资源配置和循环的现状,综合分析城市现有的水资源需求,为今后科学地进行水资源配置规划提供依据城市的发展,从而保证城市发展的合理性,为城市的美好未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孟杰.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J].中国标准化,2019(10):72.
        [2]郑兴.浅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J].低碳世界,2019(31):148-149.
        [3]赵斯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54.
        [4]宋远启,黄蜀珊.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19(16):169.
        [5]杜萧翔.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8-19.
        [6]王燕霞.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0(11):19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