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探讨 袁航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袁航
[导读] 摘要:水是人类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密度较大,水资源短缺也是目前我国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2
        摘要:水是人类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密度较大,水资源短缺也是目前我国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国家开始重点关注水利工程,推动了水利行业的发展。在水利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软土基地问题,能有效的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整体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以软土地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软土地基的特性,以及水利工程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软土地基的处理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  软土地基  处理方法
        引言
        软土地基对于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以及使用年限都具有较大的危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软土地基问题是目前重中之重。伴随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也不断的进行创新和优化,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比如换填法、灌浆法、桩基法等。
        软土地基的概念分析
        目前国内的水利工程大多数靠近沿海沿河区域,该区域土壤长时间受到河水或者海水的侵蚀,地基强度较低,压缩比较高,土壤地质软弱,对于此类的地基一般称为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透水性低、触变性、流变性以及不均匀性。这些特点都会给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以上特点科学合理化的进行处理,以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有效加固,从而提升水利工程质量,保证其正常运行并且发挥正常功能作用,同时也进一步的推动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
        二、软土地基的特点分析
        (一)触变性
        软土地基其构成主要是絮凝状结构沉淀物,在原状土的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但是原土层一旦被破坏,其结构性强度大大降低,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反应在实际施工现象是地表水利工程建筑物发生沉降或者侧滑,沉降或者侧滑危害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软土地基的这一特性被称为触变性。
        (二)透水性低
        软土地基具有低透水性,特别是在垂直层面。水利工程基础施工阶段,一般会对基础部分进行排水固结,以增加基础强度。但是由于软土地基垂直层面几乎不透水的特性,会直接影响排水固结工作的结果,影响地基的强度,反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建筑物沉降延续时间长。
        (三)高压缩性
        软土地基中孔隙比大于1,相对含水量较大,并且容重相对较小,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非常容易变形。软土地基的高压缩性一般会给地表建筑物带来沉降危害,影响建筑物结构稳定和安全。
        (四)不均匀性
        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性主要体现在地质构造中,一般软土地基中含有粉细砂夹层,在平面或者垂直层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个差异性会造成地表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产生一定的危害。
        除了以上特性软土地基还具有强度低、流变性等,这些软土地基的特性都会导致地表建筑物发生沉降现象,如果附加在建筑物上的荷载作用力加大,沉降速度会变快,地表建筑物可能会发生侧滑现象,危害整体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我们根据实地勘探结果针对性的采取科学合理化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地基的强度,进而有效的控制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结构稳定及安全。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具体措施分析
        (一)堆载预压法
        水利工程施工前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比如实地地质勘探,根据勘探结果来判断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堆载预压法一般用于软土地基强度相对较高、含水量较低的基础处理当中,其原理是在软土地基上方堆重物,加大荷载作用力,使软土地基提前沉降固结,以达到增加软土地基强度的作用。水利施工前对于软土地基的堆载预压能有效的保证后期施工顺利开展。
        (二)强夯法
        强夯法一般适用软土地基中的粘性土地基,粘性土地基空隙大,含水量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针对性的采用重锤或者小夯进行强夯或者夯实。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施加作用力,在作用力下黏土的间隙会被压缩,能够使软土地基中的粘性土快速固结,增加地基强度。
        (三)换填法
        换填法能有效的解决软土地基问题,一般用于软土地基面积较大、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基础中。在具体的水利施工过程中,可以将软土部分进行挖除,用石头作为回填基础,增加结构稳定性,然后用碎石加粉煤灰进行填充,填充完成以后用机械进行夯实,一般回填基础为50cm左右,如果基础较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高度。如果工期允许,以及外部环境配合,可以将挖出的软土部分进行晾晒,并且掺加二灰土进行搅拌,用以回填路基基础以上的部分。在回填土的过程中需要分层回填,并且每一层回填都需要对其进行夯实。这种处理方法能有效增加基础强度,但是经济性相对较差。
        (四)排水固结方法
        排水固结方法主要针对含水量较大的软土路基,对于设备要求较高,一般需要排水设备系统、加压设备系统。在实际的水利施工过程中利用加压设备对软土路基部分施压,在这个过程中水受到压力作用会随着排水系统排出,以达到软土路基部分固结,增加其强度以及稳定性。
        (五)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一般适用于软土路基中的松散填土层,通过对其灌入特质浆液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部分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灌入特质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1:1附近,然后加入水泥重量比例的2%的早强剂。通过注浆加固能有效的改变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其稳定性。其次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还经常会用到劈裂灌浆技术用以加固软土路基。
        (六)桩基加固法
        桩基加固法一般适用于软土路基中土壤厚度较大的情况,用其他的方法不能有效的解决软土路基危害的情况下使用。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桩基基础将建筑物荷载作用力在其固定的持力层上,以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地情况来选择科学施工方法,从而使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充分运用。
        结论: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软土路基的问题,影响施工进度,给具体的施工人员带来施工难度。目前针对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已经有了广泛运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软土路基给水利工程带来的危害,提高整体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相关技术会逐渐的完善,以推动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来.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8):96+98.
        [2]邱成龙.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1):102-103.
        [3]舒展.水利工程施工中有效加强软土地基稳定性的方法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0):24-26.
        [4]佀传铭.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7):68-69+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