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刘永基 吕涛 侯繁荣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带有一定特殊性,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层面的影响更是十分巨大。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带有一定特殊性,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层面的影响更是十分巨大。不得不承认是,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相对复杂和困难,其能够对水土保持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十分多样。大型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具体环境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治理措施
        一、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首先,水土流失会对地面的完整性产生破坏,在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沟蚀现象是造成地面破坏的一大原因,会导致沟底下切等十分严重的侵蚀问题。其次,水土流失会导致旱涝等自然灾害,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分不利。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水源的丰盈程度,造成河道断流,水资源短缺,枯水季节水量严重减少等后果,不仅影响到土壤的蓄水力,不能保障农业的丰产丰收,同时也会引发水库、湖泊等水体环境的淤积现象,严重降低了水利工程设施的蓄水功能。水资源和土壤环境的恶化导致植被的生长受到不利影响,植被大量被破坏,在暴雨等恶性环境下极容易形成泥石流等山洪灾害,为周边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损失。此外,水土流失对水体环境十分不利。水资源的质量关系着民众的健康和生存。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水体受到污染的几率大大增加,不仅水体中的泥沙越来越多,而且各种有机质农药等污染物也会侵蚀水体,使水体环境的污染速度越来越快,给民众的用水安全造成威胁。
        正因为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其重要性有三点:一是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蓄水力,同时水利工程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出拦蓄径流的作用,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二是水土保持可以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由于湖泊、水库等水体环境的淤积现象越来越少,因此可以延长水库等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发挥出理想的水利建设效能。三是水土保持可以有效改善水体环境的质量。通过水土保持防治治理工作的开展,水体中的泥沙量减少,水体生态环境得以建立,提高了水体环境的免疫力和自净能力,有效保障了水资源的安全和质量。
        二、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2.1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成因
        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由于工程开挖造成了地表植被的破坏,打破了土壤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壤的抗蚀能力减退,加上雨水和水流冲刷和风蚀造成了水土流失;二是由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伴有大量的岩石和土体开挖,从而产生一定量的废弃土石,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废弃土石随意堆置或倾倒,进而造成水土流失;三是施工过程进行施工场地开挖、便道整修,大型机械碾压等操作,也给施工区域内的地貌、地表和植被、地下径流系统造成破坏。这样一来就可能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山坡失稳,在雨水和风力、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势必会导致水土流失现象。
        2.2水利工程水土流失危害
        (1)损害土地原有的生产能力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土壤结构,改变了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能力进一步降低。
        (2)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水利工程建设必然改变河流原有的水文特征,水文特点改变后,以引起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3)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地表土层和岩石的裸露,在水力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塘库当中,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防洪能力,减少水利工程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塌毁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河道堵塞或河床升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


        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
        3.1工程防护措施
        为了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实现对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就要修建工程防护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小型水利工程、治坡治沟工程等。在进行工程施工时,为防止挖方区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应当设置开排水沟、导流沟,并修建护坡,还要设置挡土墙,以免出现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弃土区迎水面的防护,应在坡面至坡脚位置建立截水沟,让弃水与废水直接进入河道,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至于弃土区背水面,则应设置临时排水沟,降低施工中的水利侵蚀[2]。此外,还要在回填区整理好坡地地形。提高对沟道坝系或坡面水系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水利工程施工必然伴随着大量建设材料的耗费,过去,施工方图方便,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会就近取材,所以,要控制好取料地区的开采程度,实现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进行考虑,以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进而造成水土流失。
        3.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实现对水土流失现象的防治,还需要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做好造林种草工作,提高植被覆盖率,使土地生产能力得以增强。之所以会发生水土流失,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植被确实。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生物保护措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在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中,不能仅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还要加强水土植被的种植,进行生态系统统筹与规划,严格落实监督预防工作,增加植被覆盖面积,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要栽种能够涵养水土、根系发达的树木或植被,还要种植一些抗寒抗涝的草种,提高土壤表层的植被覆盖率,使水利项目起到抗冲缓流的作用,能够有效拦截泥沙,使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注重林业产业发展,禁止乱砍乱伐,全面落实防护林管护工作,加强对水土资源的利用,多植树木,积极建设坝前坝后的防护林,并做好抚育管理工作,确保成林规模和覆盖面积,使风速得以降低,抑制风蚀现象,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3.3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系统
        建立科学的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就要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制定水土保持指标,并在项目投入建设后做好水土保持专项设计工作,认真分析水利工程项目的平均风速、地形地貌、植被覆盖面积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实施定性定量检测,对于易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出现的监测对策,一律将其归入考核范围内,使水利工程、植被以及防治措施实现有机结合,并制定相应的水土流失对策,确保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4增强水土保护意识
        对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而言,要想做好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就要具备很高的水土保持意识,制定水土保持质量保证与运行管理措施,不可盲目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而导致环境出现失衡现象,确保水土保持理念能够灌入工程设计专业中,让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更加深入人心。在布置施工生产生活区时,越集中越好,将对地表造成的破坏降至最低,一旦完成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就要及时清理施工场地,拆除那些临时建筑,并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垃圾弃土,以防表土发生迁移导致污染现象的出现,在第一时间恢复临时占用区域的绿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从而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
        结语: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开展上不仅要得到充分关注,系列水土保持工作也要落到实处。可以预见的是,国家层面水利工程总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会不断增加,一旦相应环境问题产生也会对水利工程建设、运转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不仅如此,在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要求水土保持工作需要成为水利工程中一项常态化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国召.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J].冶金丛刊,2018(1):56-57.
        [2]田兴顺.水利工程建设中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分析[J].珠江水运,2019(19).
        [3]李兴华.浅谈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及治理措施[J].居舍,20199(04):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