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型平原水库供水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刘向辉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引黄灌区,兴建平原水库进行水资源时空上的调节调节,丰蓄枯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庆云县水利局  山东省德州市  253700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引黄灌区,兴建平原水库进行水资源时空上的调节调节,丰蓄枯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本文以庆云水库为例,分析了中型平原水库供水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平原水库;供水效益;可持续发展
        黄河水是德州市的主要客水资源,全年引用的黄河水量占全部工程供水量的85%以上,但随着黄河水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加之近年来实行限量等措施,缺水不仅制约着全市经济的发展,更严重困扰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庆云水库处于德州市引黄最下游,距离李家岸引黄闸近200公里,蓄水难度更大。
        一、供水原则及任务
        德州市庆云县庆云水库于1993年10月动工兴建,1995年底建成蓄水,库址位于德州地区庆云县严务乡,马颊河与十八苦村引水渠之间的洼地上,此位置大致为庆云县东北部苦水区中心。
        庆云水库是中型平原水库。水库库区面积3.84km2,水库总库容1525万m3,调节库容1398万m3,死库容127万m3。正常蓄水位11.5m,死水位6.5m。庆云水库主要工程包括围坝、入库泵站、供水洞、泄水洞。水库及泵站按二级建筑物设计,泄水洞、供水洞按三级建筑物设计,主要建筑物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庆云水库的功能就是为全县提供优质的饮用水水源,年供水量在800万m3左右。
        1.调度的基本原则。按照区分主次、保证重点、兼顾其它、减少损失、公益优先的原则进行调度。水库运行初期的5年内,水库水位不得超过设计最高水位高程,。正常运行时,在保证水库大坝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合理调配水量,尽量满足供水要求,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供水次序依次为城市供水、工业供水。发生供水矛盾时,优先保障城市生活用水。各供水任务之间的协调主要由水库管理处协调。
        2.调度的任务。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与调度运行有关的水情、雨情、气温、上游水源水库蓄水信息、建筑物观测、大坝观测等资料,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提出调度运行的方案、意见与建议。依据规划设计确定的开发目标,根据水库蓄水情况和年度用水计划,合理调节水量分配,在尽量满足用水要求的同时,力争多蓄水,以保证跨年度用水。根据上级安排,结合年内不同阶段的水库蓄水及用水计划,准确及时做出局部调整,为调度运行服务。
        3.调度方式。根据调节水库年内入库及出库水量过程,其运行方式为:每年4-6月、10-12月份为水库蓄水期,该期内水库一边供水一边蓄水,库水位从备用库容蓄至正常蓄水位11.5米。每次蓄满水后至下次蓄水期间为水库供水期。
        4.水库调度管理。根据水库工程运行状况和供水区用水需求,编制和修订供水运行计划。认真执行局调度中心下达的调度指令,及时收集有关的水文、气象情报资料、水库工程情况和供水区用水需求等情报资料。严格执行局调度中心下达的调度指令,科学合理地调度,充分发挥水库调节的作用。严格遵守调度运行管理制度、调度运行值班制度、工程抢险值班制度、工程安全监测制度及基础设施巡视检查制度等规章制度。及时准确地记录水库水位、日供水水量、及各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状况。认真完成水库运行日报和月报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好水库调度工作总结和运行年鉴的编写并上报局工程管理处。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认真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二、案例分析
        某市地处黄河下游,淡水资源匮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5.4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1.52亿m3,其中地表水为5.7亿m3,地下水为5.82亿m3,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
        1.平原型水库建设发展情况。(1)平原型水库发展阶段。该市地跨黄河南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引黄优势,随着引黄灌溉工程的建设,开始建设以黄河为水源的平原水库。我市平原水库的建设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德州市城市化进程,在有水源条件(引黄、引河或利用河道)的地方,开始尝试建设平原水库蓄水工程。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90年代,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剧增,水的供需矛盾凸现,水源贫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黄河经常断流,对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政领意识与科学技术共识到:为了解决德州水源危机,必须大力建设平原水库,利用有限的黄河水资源调剂当地水资源,利用平原水库,实施“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第三阶段是本世纪初,由于发展型缺水变得日益突出,各级政府与水利部门积极引导,运用市场机制,吸引民营资本和外资,发展平原水库及供水工程。(2)平原型水库发展现状。针对水资源短缺状况及农村饮水困难的实际,德州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兴建了不同规模的蓄水工程,有效的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其中库容5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20多座,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6座。这些平原水库已经成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水利基础设施,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平原型水库的主要效益。(1)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该市已经建立起了统一的平原水库城市供水体系,平原水库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命脉。平原水库供水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2)提升生态品位。该市注重对平原水库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有计划地实施了平原水库绿化、美化和人文建设,改善水库生态环境,开发旅游资源。过去无人问津的大片荒碱地,现在变成了白鹭等各类水鸟的乐园,变成了生态观光区,变成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摆脱了饮用苦咸水的历史,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该市大部地下浅层水为苦咸水,深层水含氟、含碘严重超标,水源问题成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从水源选择、工程形式到供水模式等方面,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以黄河水作为水源,依靠已有的灌区渠系,实行平原水库集中供水,是解决德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最根本、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4.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城镇化标志之一的通自来水工程,不仅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实现对经济的拉动,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变革农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且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动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是在实现村村通电、通路、通讯之后的又一项惠及千家万户基础工程。
        5.推动了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水库供水工程实行的有偿供水,群众在享受这一“幸福水”的同时,对水更加珍惜,加上供水管网的自身优势,推动了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水技术的应用。
        目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尤其是中型水库的安全管理及调度。如何对水库进行科学管理,使调度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在确保水库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水库工程面临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以期对有关水库工程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建.平原水库建设管理经验及前景展望[J].海河水利,2018(4):60-62.
        [2]马娜.平原水库提高蓄水深度的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0(4):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