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师蒙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郝文博 张佳扬 师蒙
[导读] 摘要:水电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手段,水力发电又属于清洁能源,因此在石油等资源逐渐枯竭的今天,对于水电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就逐渐地被重视起来。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水电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手段,水力发电又属于清洁能源,因此在石油等资源逐渐枯竭的今天,对于水电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就逐渐地被重视起来。而在建设水电水利工程的过程中,由于人类施工等方面的影响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在从不同的方面困扰着相关的建设人员。作为防治水土流失的一个方向,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从水土流失问题和生态修复两个方面,来对生态修复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电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
        1.1线状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
        线状的水利水电工程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输水渠道工程、灌溉工程等等。这一类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其均具有较长的工程线路,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经过峡谷、丘陵、山地等不同的地形区域,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建筑的区域内水土流失的保护工作难以展开,而其水土流失也就会呈现出线性的分布。
        1.2点状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往往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修整,但是不少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建立在山区等较为狭隘,施工以及交通都不怎么方便的山林地区,因而对于施工场地的平整修葺工作量较大,在进行施工时难免会破坏所在区域的水土平衡以及地表的植被,从而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1.3被破坏的植被难以恢复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环境,它们对土壤层以及水分的含量要求较高,而水利水电工程导致了当地的土地被常年占用,使得一系列的建筑物以及土地无法恢复,而当地的植被造成的破坏,在短时间甚至长远上来都没有办法再维持以往的营养供给条件,使得土壤的保肥率以及水分含量降低,无法恢复,导致植物无法再生。
        二、生态修复在保持水土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2.1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通过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可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时也增强了土壤之中的蓄水量,从而便可最大限度降低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概率,在汛期期间,还能拦蓄大量水源,减轻河道的压力,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2.2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蓄水是水电水利工程最主要的功能,但由于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使得水中泥沙含量增加,对水电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产生直接影响。通过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控制,提升水库的蓄水量,同时也延长了水库的应用寿命,增加了水库的经济效益。
        三、生态修复与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
        3.1加强对于生态修复重要性的宣传工作
        生态修复的修复并不只是主要的工作,其还应当尽量减少人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破坏的问题。只有生态保护区的人民在意识上开始保护环境,开始自觉的维护生态,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3.2做好治理区域不同区域的划分工作
        在进行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时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条件进行具体的治理。一些区域内降水比较多而一些区域内的地形比较复杂,一些区域内的土壤被侵蚀的较为严重而一些区域的指标较为茂盛,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具体情况,在进行治理时只有结合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才能够做好治理工作,因而做好区域的具体划分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3.3做好退耕还林工作
        代开生态修复工作的突破口通过长期的环境治理工作,对于水土流失问题的具体生态修复工作,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经验。

在这其中对于水土流失工作的突破口就是退耕还林,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了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并且颁布了退耕还林还草、以粮代赈政策。在目前的水土流失问题中我们已经查明其主要的原因还是林地、草被被大量破坏所导致的,因而退耕还林还草、以粮代赈政策才是保证生态修复,确保水土流失问题被解决的根本方法。
        3.4对于水土流失问题的生态修复进行科学的规划
        首先要对于治理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在调查明白所在地区的具体气候、水文、地貌等问题以后对于该地域进行详细的划分,按照水文、地形地貌、气候等不同的条件将该地域划分为具体的几个部分。然后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从修复的方法、政策、时间到具体的保障措施都进行合理的计划。在对于实际的区域进行治理时应当进行封禁处理,确保治理区域的治理效果。对于封禁区域的据图封禁时间以及条件应当根据其具体的条件进行分析,以确保具体的修复效果。
        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项技术
        4.1保护表层种植土,确保生态修复植物重建的土壤资源
        土壤是生态修复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同生态修复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水利工程“三通—平”等工程施工时表层种植土往往同开挖弃渣堆至渣场或被回填掩埋,因开挖、回填施工具有不可逆转陛,在后期土地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时,短缺的表层种植土成为重要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植物措种植施实施的质量甚至能否实施也是个问题。因此,开展表层种植土收集储存是水利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
        4.2减少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原有生态系统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减少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原有生态系统是最有效的生态修复途径。水利工程施工扰动面大,原地表植被被扰动破坏后,将散失其生态功能,被施工裸露地所取代,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增加植被重建难度。水利工程施工虽然在征地红线范围内进行,但并非红线范围内可以随意进行施工扰动。施工中应避开植被良好区,控制施工占地,提高场地重复利用效率。
        五、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用
        5.1保护表层种植土,确保生态修复
        土壤是生态修复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同生态修复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水利水电工程“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时,表层种植土往往同开挖弃渣堆至渣场,或被回填掩埋,因开挖、回填施工具有不可逆转性,在后期施工土地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时,短缺的表层种植土成为重要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植物措施实施的质量,甚至能否实施。
        5.2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找准生态修复工作的突破口
        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长,对于具体的应对方式,有相对的累积经验。但是对于生态修复而言,最简单最好的措施便是进行退耕还林,这样能够最直接的改善水土流失的问题。
        由于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水利工程在开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系列的破坏,导致植被减少而土壤的肥力及水分含量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自然破坏现象,我们只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来减轻对环境的负担,退耕还林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植被的覆盖率,维持生态修复功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现象,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以及环境安全,维持社会和谐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水电水利工程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合理地选择水土保持措施,如通过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可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控制和监管,提升人员的环保意识,为我国水电水利建设事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戚建林,童少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0):8784.
        [2]廖承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7):136-137.
        [3]闫斌周.以某河流整治工程为实例分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