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 高继伟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高继伟
[导读]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在不断发展,信息科学技术也在随之逐渐进步。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  262600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在不断发展,信息科学技术也在随之逐渐进步。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在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建设项目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意义。尽管现在国家对于相关行业的发展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在基础设施处理上,施工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问题,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引言:电能源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国家为了提升居民生活的质量,保证正常的水电供应,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施工技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高效稳定和安全。在建设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设计建设施工的方案、管理体系和基础技术,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整个工程顺利开展。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基本情况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和常规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专业人员的管理和维护,这两者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二者的建设施工效率和作业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体生活水平,为了让人们更好感受到生活服务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必须在基础处理施工环节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基础处理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和土木建设工程具有很大的区别,在施工环境上具有特殊性,在施工建筑过程和施工量上,都需要对工期进行严格的限制,目前可以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我国国情来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特点。
        在相关工程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建筑面积大,建筑工程量大,因此建设施工的工期较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情况的复杂性,因此建筑环境具有很大的不同性,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交通的情况,往往设计施工的地形较为复杂,建设的难度随建筑施工地理位置的情况变化而具有不同的要求,经常会出现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因此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具有更高的要求[1]。
        水利水电建设时,还必须要保证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要确保基础建设的强度,因此必须关注到施工技术的发展,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及时的分析。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需求紧密结合,由于水电需求,促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在不断提升,因此必须不断完善相应技术,不断发展基础技术,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更好发展。基于以上特点,每位施工人员在施工建设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建筑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满足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需要。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基础施工技术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进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在很多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都会受到影响。
        2.1地基渗透问题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若地基渗透严重,会严重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导致建设施工过程中地基发生龟裂、崩塌,会造成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后果难以估量[2]。
        2.2建筑地点的土壤的稳定情况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建设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进行地基作业工作,若地基不牢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除了上述所说的地基渗透之外,还具有很多影响因素。在建设前期需要考察整体的建设环境,是否有湍急的水流或者所建设的土地是否为软土,若地基选取的位置是稳定性不好的地方,可能会在初期增加水利水电建设设施的负担,会减少相应设备的抗滑性,导致外部抗压能力严重下降,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情况。


        2.3基础沉降
        基础沉降也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会影响到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每一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程度都会有阈值,一旦成将超过了这个规定的阈值,就会使整体结构出现破坏严重,影响到建设施工的安全,为工程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策略分析
        1、锚固技术
        锚固加固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方法,在技术方法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成本较低,技术较为成熟,因此施工时可以广泛采用这种自主技术,但这种技术对于各项环境土壤的要求适应性更强,会符合各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本结构,虽然可以保证整体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不足以应付复杂的环境和施工工程,采用此种技术可能会导致工期较长,在克服环境问题方面还具有许多不利的因素[3]。
        2、硅化加固施工法
        硅化加固法也是可以提升总体稳定性的方法,硅化加固法主要采用了电渗原理进行施工。在施工时需要借助网状注浆管对软地基进行处理,可以增强软地基的强度,消除工程建设施工后的不稳定性,通过规划加工的方法,可以在施工时将硅酸钠溶液注入其中,注入后会产生化学反应,从而达成建设的目的。
        3、岩基加固处理
        岩基加固处理技术也是能够提高整体工程建设稳定性的一种方法,是可以有效防止水利水电工程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一种技术。通过岩基加固可以减少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隐患,一般主要是由断层破碎带和河床深槽等多方面组成,在岩基加固时要采用深挖的方式,岩层宽度较小或对周围的岩石处理,是可以用混凝土填充,在填充之后进一步建设;若岩基宽度较大可能会对岩基产生破坏力所以采用混凝土梁的方法进行处理。
        4、水泥土加固技术
        水泥土加固技术是指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通过水和水泥比例的混合均匀搅拌之后,确保建筑施工时能够满足建设的需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水泥土的主要作用是加固地基,保证地基的稳固状态。在建设时需要在水泥土混合过程中关注比例的调和,同时在调和过程中还可以施加辅助剂,帮助水泥土在凝固后能够达到相应的硬度,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水泥土加固之后还需要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合适的时间间隔,通过适当的施工流程,确保水泥土施工建设的价值能够发挥到最大,能够保证整体建设施工的地基稳定性。在建设施工时,必须要严格规范整个施工材料,加大处理技术,确保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人员安全[4]。
        5、软土加固技术
        软土加固技术是指在软土加固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形态不稳定、承载能力低和变形等情况,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常见的加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可以通过置换的方法,将承载力较低的软土层挖出,进而补充强度较大、耐腐蚀的沙粒稳定性结构。其次还可以通过加压和排水的方法人为提高软土部分的承载力,抽取软土中的水分,提高土层的强度。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可以进行灌浆,添加加固剂,增加软土凝固后的稳定性。若不想增加试剂,采用打桩的方法。通过打桩将软土的地基夯实,这也是人为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中软土加固的方法。
        三、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到基础处理施工技术。通过多方面预案,减少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提升总体经济效益为人民生活谋取更多福祉。
        参考文献:
        [1] 魏东良.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1537.
        [2] 黄燕华,潘敏峰,贾玲玲.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水能经济,2017(7):321~321.
        [3] 丁磊,张彦杰,沈毅斌.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 2661~2661.
        [4] 邱峰,陆娇妍.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 绿色环保建材,2017(1):170~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