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王尧昕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王尧昕
[导读]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推广应用于建筑行业中,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改革发展,创新工程管理模式。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推广应用于建筑行业中,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改革发展,创新工程管理模式。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依然存在一些弊端,可能无法充分展现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因此,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关键词: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引言
        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施工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存储等,减少一定的人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1信息技术为工程项目管理带来的优势与益处
        首先,因为信息技术是通过利用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进行软件的研发与设计,所以信息技术本身就代表着高技术、高信息化水平。而信息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是将研发出的软件应用到实际的信息管理、分析、处理等不同的环节,以此来满足工程项目在资源配置、资源调整、科学化管理、信息收集、信息加工等方面的需求。也正是因为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使得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还能够从时间、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分配,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项目的市场竞争力等目的。
        其次,项目管理能够从人员及设备分配、时间分配、环境条件协调等多个方面提高工作的效率。耗时、耗力是工程项目的两大特点,工程项目的整体工期长,需要的人力资源也较多,需要对整体的施工时间、施工进度进行严格把控,也需要对每一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而且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是固定不变的,这也直接导致工程项目施工安排的灵活性下降,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人员的分配以及施工设备的调用,才能够在固定的地点范围内,合理的进行人员及设备的调用,保证整体工程的进度和时间。
        2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2.1信息技术的局限性
        现阶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具体如下所述。
        (1)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具有局限性。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显,相关员工并不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所以实际应用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较为单一,只是在简单的工作中加以使用,例如对数据信息和文件资料的查询。然而信息技术并为运用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所以不利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体现,也不利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施。
        (2)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信息技术只适用于建筑工程的部分环节,如工程预算和造价等,一些环节并不适用信息技术,使用的仍是传统的把控方法。
        2.2信息技术应用的互动性较差
        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便于在应用中和他人进行合理的沟通,相关企业要创建区域网,以此确保资源数据得到共享。信息数据是多元化的,信息对各个环节都有参考和影响作用,只有数据保持良好的流通性,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互动性,进而提高相关数据的流动性。
        3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实现建筑工程数据通信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创建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数据传递至管理系统中,并创建通讯传输方式,使得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之间可进行信息数据交流,提升信息共享性特征。
        3.2实现施工现场远程监控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具体包括前端采集、信号传输以及终端制约,要求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类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等制作标签。

通过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感应技术等准确获取施工现场各类物体的属性,并完成信息数据转换,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传播,将其传输至终端信息系统中。通过利用相关软件,即可对系统所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利用终端显示设备展现出施工现场所采集到的各类信息数据。
        3.3实现施工现场虚拟仿真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在制定施工方案后,当施工现场发生突发情况时,需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对此,可利用信息技术对施工方案进行虚拟仿真,对多个施工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及项目建设要求,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案。
        3.4实现建筑生命期各阶段的集成化管理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数字化三维设计时,信息技术为十分重要的基础技术类型。设计人员可利用自动化设计技术实现工程项目设计的网络化以及智能化,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三维设计,即可获得工程项目3D模型,并自动生成图形和设计文档。如果建筑工程模型发生变化,则模型中的图形文档等也可进行自动化更新,进而提升工程项目设计水平。
        3.5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不同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难度较大,当某一专业设计对象修改时,其他专业设置内容也应及时做好调整。对此,可采用信息技术创建工程项目信息模型,使得各专业可通过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协同化设计以及施工管理,在碰撞检测中不断完善施工方案。
        4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4.1构建网络化管理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很多行业均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人们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各项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采用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要求构建网络化管理平台,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方案,并据此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比如,可利用BIM技术。对工程项目施工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可在BIM平台中实现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共享,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查看平台即可获取项目建设各类信息数据,了解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情况。
        4.2构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模型
        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中,均可应用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可创建集成管理环境,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果,降低施工现场风险发生率,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模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完整性特征。在信息模型中,可对工程项目的3D几何信息拓扑关系进行准确描述,另外,还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结构类型等设计信息、施工过程中各类资源利用情况、建筑工程安全性、施工材料耐久性等信息数据。
        2)关联性特征。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模型中,各类对象均可识别,并且相互关联,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中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生成图形和文档。另外,在模型的实际应用中,如果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要求需对某个对象进行调整,则与之相关联的对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可有效提升模型的完整性。
        3)信息数据一致性。在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不同施工阶段的模型信息均统一,对于同一个信息数据无需重复输入。在不同施工阶段,可对模型对象进行修改或者扩充,可有效避免发生信息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管理效果会对整个项目建设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现如今,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管理需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将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可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禅.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19,26(12):171-172.
        [2]张雷.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应用[J].门窗,2019(24):31+34.
        [3]程兴虎.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地产,2019(24):93.
        [4]荣启威.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9(23):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