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全世界每年垃圾产生量惊人,达到4.9亿吨。我国每年产生1.5亿吨城市垃圾,约占全球总量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垃圾虽是污染物,但处理得当,可变废为宝,属可再生资源。很多国家充分利用垃圾的热值进行发电,并通过烟气系统统一处理燃烧产生的有害成分,减少环境污染。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垃圾发电技术,在电网建设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垃圾发电厂消防安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垃圾发电厂;消防安全
1、前言
垃圾发电项目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电力项目,具有能耗低、能效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垃圾发电厂通过燃烧垃圾进行发电,由于垃圾属于可燃物,发电过程中存在火灾危险。针对垃圾发电厂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推动垃圾发电厂可持续发展。
2、垃圾发电厂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2.1垃圾发电厂的建筑防火
建筑防火是为了避免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危害。建筑防火措施主要为确定耐火等级和耐火构造,以控制可燃物的数量亦或分隔易起火部位等。
2.1.1耐火等级和建筑防火材料的选择
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建筑材料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建筑材料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其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为止的这段时间。建筑材料按其燃烧性能的不同可分为有燃烧体、难燃烧体和非燃烧体三类。垃圾发电厂的建筑选料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建筑设计。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需要用砖或混凝土作成180毫米厚的墙或300×300毫米的柱;梁则需要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达到30毫米以上。设计时须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以便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隔墙和吊顶等也要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以便能够在火灾中控制火势的蔓延。
2.1.2防火间距和防火分区的设计
防火间距即为防止火势通过辐射热等传递方式蔓延,而设计的建筑物之间需要保持的必要间距。建筑耐火等级越低越易遭受火灾的蔓延,其防火间距应加大。发电厂内易燃物较多,防火间距应适当增加;防火分区是指建筑中为阻止烟火蔓延必须进行防火分区。即采用防火墙等把建筑划为若干区域。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长度超过150米要设防火墙,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2500m2;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m、1200m2和60m、600m2。防火墙应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上面如有洞口应装设甲级防火门窗,各种管道均不宜穿过防火墙。不能设防火墙的可设防火卷帘,用水幕保护。
2.1.3安全疏散和通风排烟的设置
为减少火灾造成的生命伤亡及财产损失,发电厂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安全疏散的问题。如设置的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两个;楼层的安全出口为能阻挡烟气,利于疏散的封闭楼梯间等措施。安全出口处还应设有紧急照明及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为疏散人群指引方向。建筑物火灾发生时,必然会产生大量浓烟,这是使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最大隐患。故而应设置必要的排烟装置。建筑中的楼梯井、电梯井和管道井也具有"烟囱效应",能够起排烟作用。而地下建筑的烟则很难排出,应根据建筑情况安排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设施。
2.1.4设置报警系统
发电厂建筑内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探测器有感温、感烟和感光等多种类型。设有自动报警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报警、疏散、灭火、排烟及防火门窗、消防电梯、紧急照明等进行控制和指挥。
2.2发电厂消防给水措施
发电厂的消防给水系统必须与建筑的设计同步进行。设置消火栓系统、消防炮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给水设备可合并设置。消防用水需要与生活用水统一规划,消防水源必须要有可靠的保证。需注意的是:①消防水泵房内应考虑水泵型号不宜过多,采用正压进水设计,且电动机电压力求一致;②必须设置有备用水泵,以保证故障中的消防安全;③独立消防给水系统需要设置稳压设施,以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另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压力应保证消防用水总量达到最大时,在任何建筑物内最不利点处,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在计算水压时,应选用喷嘴口径为19mm的水枪,消防水带选用有衬里的直径为65mm、长度为25m,且每支水枪的计算流量应不小于5L/s。而消火栓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速则不宜大于2.5m/s。垃圾池间固定消防水炮设计消防水量不应小于60L/s,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1小时。
3、结语
垃圾发电厂消防安全的管理也就是人的管理,人创造一切,同样人的麻痹思想是造成灾难的根本原因,所以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宣传教育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搞好消防工作只靠消防部门是不够的,消防工作是全社会性质的工作,每位员工都有义务了解消防、参加消防和支持消防工作,基层单位义务消防组织的作用更为重要。所以建立健全基层义务消防组织,制订必要的消防管理制度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坚持强化管理,加强消防法制建设是目前消防工作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发生事故时具体实施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它主要包括:(1)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2)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3)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4)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5)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特别要突出便于操作、落实责任、分工明确等内容,对其定期进行实施演练,使义务消防队员熟记自己的分工和责任。
参考文献:
[1]马英楠.中国安全社区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2]刘会金,陈荔,陈格桓等.垃圾发电的开发利用[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24(4):47-50.
[3]秦宇飞,白焰,王潇等.城市生活垃圾发电的电力市场分析[J].电力学报,2008,23(5):353-35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