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渭南 7152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把网上工作作为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这为新时期工会组织的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建设“智慧工会”已然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工会”是工会服务职能创新发展的体现,它以“互联网+”的思维,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工会组织和线上平台,让工会的各项工作实现“数字化”,让服务职工更加具有普惠性、便捷性、精准性和常态化,通过智慧工会的建设,也让工会组织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关键词:智慧工会;互联网思维;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创新服务
一、推进智慧工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1.建设智慧工会是政策导向、时代所需。
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随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工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7年,全国总工会《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020年)》提出:“互联网+工会就是充分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在工会的广泛应用和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工会服务职工体系,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职工新通道,不断提升运用网络服务职工的能力水平,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2018年,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建设智慧工会"。建设智慧工会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工会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
2.建设智慧工会有利于提升服务职工的质量。
智慧工会具有组织网络化、办公智能化、决策数据化和服务普惠化的特点。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将工会与广大职工密切的联系起来,通过共享平台及时了解到职工的动态情况,帮助职工答疑解惑,用直接快速的沟通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会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的收集、统计职工的信息,分析、挖掘职工的需求,有利于工会及时调整和改善服务的举措,让服务更加精准;网络服务内容的丰富性与即时性,可以从各个方面满足不同职工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服务普惠化,建设“智慧工会”已成为提升工会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3.建设智慧工会有利于推进工会改革创新。
智慧工会基于大数据库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综合性一体化的线上服务平台,让工会服务职工群众更加智能、便捷、高效和优质,信息及资源共享的业务以及网络多元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工会下上级和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高速度、全方位和直接性交互,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提升了沟通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服务成本的投入,推进智慧工会建设,运用新思维、新手段、新技术,改变传统的工会工作方式,推动工会自我变革、创新发展。
二、智慧工会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智慧工会”的认识不到位。
认为“智慧工会”只是工会组织建立了一个面向职工、发布信息、展示成果的互联网平台,未能真正理解“互联网+工会”的概念,也忽视了挖掘“智慧工会”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的功能。
2.专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
建设智慧工会关键要有专业的人才进行维护和运营,但是目前很多基层工会的智慧工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存在技术水平薄弱、策划创新不足、机构不健全、维护运营慢的情况,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不高。
3.与职工的互动力度不够。
智慧工会建设目前主要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工会工作的最新动态,但缺少与职工之间的互动,因此无法全面调动职工群众的关注与热情。同时,智慧工会建设的互动性功能发挥不足,多数平台仍处于浅层次的交互阶段,职工的参与程度不高。
三、建设智慧工会提升服务职工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智慧工会”建设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基层工会之间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建设智慧工会要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大服务对象的覆盖面,包括新老职工、退休职工、不同岗位职工、职工家属等,做到让所有职工都能享受到“智慧工会”所带来的便捷与实惠,二是要扩大服务内容的涵盖面,包括职工生活各方面、职工教育培养、职工技能培训、职工文化活动、心理咨询、扶贫帮困等,让服务更加全面、到位,三是要增强服务方式的灵活性,运用网络手段,随时随地满足职工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做好协调和落实,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建设“智慧工会”要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让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能力迈上新的台阶。
1.做好资源整合。
借助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与政府、其他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信息化沟通渠道。着力整合全国工会系统网上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重点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与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专业服务机构的联系,挖掘更多惠民的信息化服务项目,接长服务职工工作手臂,构建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开放型的服务职工工作格局。
2.搭建共享平台。
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网站、自媒体等手段,结合“12351”职工服务热线,建立健全工会新媒体矩阵。根据澄合矿业公司工会2020年重点工作的要求,积极搭建网上练兵和职工创新成果共享平台,推进上下级工会组织间互联互通、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上工作体系,全面打造工会工作升级版。
3.创新服务模式。
工会组织在发挥服务职能的过程中,要懂得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大数据的意识,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职工需要,从而达到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要不断加强工会干部对大数据的分析、使用和收集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工会干部的工作方法。
4.落实人才保障。
为确保“智慧工会”服务的质量,需要挖掘打造一批既精通工会工作又善于网络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工会网上工作提供技术咨询、研发支持及运维保障。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改进作风、讲究方法,提升工会干部学网懂网用网能力。
5.学习先进措施。
一些省市如上海、贵州、湖北、安徽、杭州、南京等地对建设“智慧工会”的工作起步较早,探索出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借鉴其中可行的措施和经验,归纳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的规划。
6.完善一体化建设。
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做好工会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打造集对外宣传、信息交流、服务职工等功能于一体,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全方位服务职工的“智慧工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模式,让职工更好的享受到工会带来的温暖,使职工在企业大家庭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建设智慧工会提升服务职工能力的成效
“智慧工会”承载着网上宣传、教育、入会、帮扶、维权、培训、办公等多种服务项目,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优势资源的整合与挖掘、网络信息的互联互通、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对满足职工需求、强化职工素质、解决职工困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升职工生活水平都有着重要作用。
智慧企业打造智慧工会。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的“娘家”,要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了解职工动向、走进职工生活、倾听职工心声,在服务职工的能力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智慧工会”的产生,打造出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职工新通道,让职工“一键找到组织”“一网享受服务”,切实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用“智慧”的思维、“智慧”的手段助力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郭孝实.“智慧工会”的特征、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05)
[2]俞瑞玉.新时代建设“智慧工会”普惠性服务新模式[J].电力设备,2019(16)
[3]王君伟.扎实推进智慧工会建设[J].工人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