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0期   作者:冯凯
[导读] 为了改善面临的情况,要抓住施工技术要点,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确保达到建设标准。
        冯凯
        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要提高重视程度。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改善面临的情况,要抓住施工技术要点,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确保达到建设标准。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并且广泛应用在各类的建设施工中。但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面积较小,释放的热量大多数集中在混凝土的内部,因此在内外温差出现一定差别时就会导致裂纹的产生。相关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充分保障建筑施工质量。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
        1.1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最大的特点就是提及大,水化硬化过程中内部会释放出大量热量,但是由于体积比较大,热量无法快速传递到混凝土表层,在这种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和外部就会形成温差,从而产生了温度应力,当应力达到一定值时,裂缝问题就发生了,对结构强度会造成不利影响。温度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工程整体质量下降,受到裂缝的影响,施工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当情况比较严重时可能会引发意外事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结构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异比较大,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产生了裂缝,使得结构强度下降。因此要提高对温度裂缝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1.2沉降裂缝
        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顺利开展,需要提前做好基础施工,这是非常重要的。从实际情况来看,对基础施工重视程度不够,夯实度无法满足规定要求,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大体积混凝土重量比较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局部会出现悬空的情况。时间一长悬空部位就会出现裂纹,对工程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引起重视。混凝土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对于提升工程强度有着重要作用,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去施工,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否则会导致裂缝的出现。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引入先进工艺,有利于提升工程质量,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强对沉降裂缝的研究,找到其中原因,从而实现有效解决。
        1.3施工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过程中会涉及到多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所以要加强控制,保证符合规定要求。但在实际施工中受到不利因素影响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振捣浇筑不符合要求,混凝土结构内部就会形成孔隙,整体强度会有所下降。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内部孔隙会变得越来越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常规混凝土施工有一定差别,对施工技术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方式,肯定会施工质量会产生影响。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去操作,导致问题的出现,对工程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保证施工的规范性,才能保障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2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技术要点
        2.1施工准备工作要点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相关人员要做好施工准备,主要是准备施工所需器具以及材料、技术等。其中浇筑施工的主要器具包括混凝土地泵、插入式振捣器以及平板振捣器、塔吊、平锹、水泵等。

对材料的准备有三方面,首先,使用粉煤灰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中水化热或者低水化热水泥品种进行混凝土配置;其次,要保障骨料占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因此选用的骨料要保障其表面没有弱包裹层、岩石弹模较低的材料,一般为中砂或者是大粒径的碎石、卵石等;最后,要保障水质纯净,不含有害物质,以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此外,在技术准备中还要制定严格的、科学合理的施工操作规范,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方量和浇筑时间等进行合理设计规划。同时,还要确保各项器具的正常使用以及水、电等稳定供应,以防止发生阻碍施工的事故问题。
        2.2浇筑结构操作流程管理
        为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高品质施工,也需要从浇筑结构操作的流程管理环节进行要点控制。
        (1)选择适当的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中,使用最多的是分层的施工方式,分层浇筑的具体操作如下:在进行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在进行混凝土初凝完成前,进行第二层的浇筑,这样操作直到完成浇筑工作,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防止产生混凝土裂缝。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保证进行分层处理的有序性,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规范性。此外,要从短边处开始进行浇筑,然后沿着长边的方向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施工。
        (2)选用适应的振捣方式。当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要想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进行混凝土振捣的主要注意事项如下:一是在进行振捣器的使用过程中,要确保移动间距,保障振捣器能够对振捣部位的边缘部位进行覆盖;二是在使用插入式振捣的过程中,要防止由于振捣不合理导致的和钢筋以及模板等进行碰撞的现象发生,确保混凝土振捣的移动间距,对于振捣半径要控制在1.5倍以下,对于轻骨料混凝土在进行捣实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其移动间距要小于振捣的半径。三是在采用附着式振捣器的过程中,间距的设定需要依据试验进行,确保和模板之间做好连接工作。四是要做检查振捣过程中模板支架以及相关构件,防止构件在进行振捣时发生形变,如果出现了形变,要了解发生形变的原因,并及时的做出处理对策。五是对于干硬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在进行振捣的过程中要采用加压振动的方式进行。六是要确保振捣的质量,防止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浮浆,对于振捣的时间要进行科学的设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防止过振过程中对混凝土造成破坏,进而造成混凝土离析、翻浆等情况。
        (3)排水处理。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要做好排水处理工作,对于浇筑坡区域可以利用浮浆做好基坑排水工作,保证排水的宽度在3cm~5cm之间,在浇筑的过程中确保能够持续静置3h~5h,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结构中的水分能够排净。
        (4)表层控制处理。同时在操作完成好,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表层的控制工作,在浇筑面采用长标尺将表层刮平,提升施工的密实性,防止在大体积混凝浇筑的表层产生蜂窝现象,可以在其表面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48h后可将其撤掉。
        2.3完善后期养护措施
        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是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必要环节。在养护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温度条件。养护人员应做到每日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测量,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控制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差异过大而造成结构变形,比如,可以采取定期洒水、加冰、掩盖等方式;其次,在重点关注最佳养护时间内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一般最佳养护时间是完工之后的半个月内,在这段时间,养护人员要对混凝土进行表面清洁,每日进行温度测量。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建设中的浇筑施工技术对于整个项目建设来讲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的稳定性、降低完工之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建设单位方面首先要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和环境因素进行严格把关,同时要合理优化施工条件、加强后期的养护工作。
参考文献
[1]韩斗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56.
[2]赵杨兵.探究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201.
[3]黄磊.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