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黑龙江省黑河市自然资源局
摘 要:土地整治是指采用工程和生物等措施改善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态的过程,并结合当地气候、水文以及土壤情况设计构建新的、土地利用率更高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案。由于土地整治活动会对当地原有的土壤、水文甚至是气候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土地整治对这些因子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设计土地整治方案,使土地整治获得最大效益。
关键词:生态型;土地整治;生态重建设计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而土地整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它能够缓解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现象,达到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目的。通过分析、预测土地整治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结合当地的情况,制定出最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治措施,从而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率。生态重建时不仅要紧紧围绕着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还要综合考虑土地整治对土壤、水文、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注意三者之间的联系。
1 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
生态型土地整治试点近年来在各地陆续展开,主要以平原地区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丘陵山区地形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和喀斯特地貌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为主。其中平原地区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中,平原地势平缓宽广,而且耕种田地面积较大且较为平整,具有较好的路渠网格,整治工程难度不大。在具体整治工作中,可以通过农田景观设计,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空间结构,更好的满足不同生物的需求。丘陵与山区则地势起伏较大,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地形轮廓,水土极易流失,土地整治难度较大。在具体整治过程中,需要兼顾到山区特有的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敏感性等特征,以“养”、“护”为主来对山区耕地的质量和生产条件进行恢复,实现对山区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护。喀斯特地貌土层较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生态十分脆弱,这对机械化耕作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同时田间道路也没有形成网络,不利于土地集约利用,而且没有相应配套的水利基础设施,这为山地的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在具体整治过程中,可以通过形成相对规则的格田,提高格田景观的生态功能和土地集约利用;有针对性的进行表土剥离和回填,并通过增施各种肥料来提高土壤的肥力;规划设计完善的灌溉系统,在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问题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无论是哪种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都是以多元创新作为理念依据,以生态化作为整治的重点方向,在土地整治整个过程中都将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伦理学和景观生态学作为理论依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各地的地形地貌及特色为基础来开展生态化设计,同时在工程实施和后期维护都将生态、绿色、低碳环保作为重要依据,以此来对当地生态农业系统进行改善。通过土地整治,从而实现乡村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协调统一。
2 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
2.1 土体重构和地貌重塑
无论是土体重构还是地貌重塑,需要先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植被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利用当前条件进行地貌重塑、构造稳定的地形地貌、对土地的破坏性进行调查,针对新造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土地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实行生态重建。在具体土地重构和地貌重塑过程中,还要确保其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新造土地要进行熟化和培肥处理,对水土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减少或是避免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2.2 植被重建和景观再造
在土地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过程中,需要以植被恢复作为关键点。遵循生态学理论基础来对植被的组成、结构和空间进行配置,对植被的生态完整性、多样性、植被间的互惠性和植被的乡土性进行重视,针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来选择植被,尽可能地使用本地物种,同时还要筛选出再生能力强及根系发达的植物种类,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重视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恢复,对于植被恢复的经济产出尽量淡化。在植被恢复的中间过程中,要注重植被的组成、结构、层次和地表覆盖,确保生态系统内能够稳定提供动植物生态的食物和养分,以此来促进生态区域的恢复,进一步提升恢复区的水土保持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在植被重建过程中,还要对土地附近植被的空间配置和格局进行考虑,对于土地恢复地与现存大型植被斑块较近的情况,需要构建廊道和连接,使其与这些植物斑块有效衔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生态功能的持续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生物多样性重现和生态功能持续
在植被生态恢复和重建的中后期,需要将提高生物多样性作为工作的重心,并打造完善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当植被在日益恢复过程中,需要将景观生态学与植物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有效结合,构建搭配合理及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有效循环,实现当地生物多样化,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快推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治活动的开展,需要在生态环境容许限度内进行,要充分地认识到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土地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同时还要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进行实施。从而实现土地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更好的促进土地整治的持续、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霁昌.生态文明是土地整治的终极目标[J].中国土地,2012(4).
[2] 王晓芳.平原地区基本农田土地整治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新泰市楼德镇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山东国土资源,2012(5).
[3] 高奇,师学义,王子凌,等.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