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琦
13028319890809****
摘要:传统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将机动车置于首要位置,往往忽视了非机动车与行人(即慢行交通)的使用感受,导致道路整体服务水平较低。近年来,国家及各地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城市道路慢行系统,针对既有道路,结合大修工程同步实施慢行系统改造。本文结合北京市两条城市主干路大修工程,阐述慢行系统改造在该类项目中的应用。
关键词:慢行系统,城市道路,道路大修
0 引言
北京市的路网已基本成型,现有道路多以大修工程为主。大修工程的特殊性在于因地制宜,不得任意突破现有道路红线。而大部分使用年限较长的城市道路,普遍存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宽度不足、连续性差、路权不明确等问题。如何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合理规划空间,在保证原有机动车行驶条件的基础下开辟或完善慢行通道,是城市道路大修工程慢行系统改造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结合北京市两条城市主干路大修工程中的工程实例,通过设置非机动车道彩色铺装、行人二次过街、横断面形式置换统一等措施,完成现有道路慢行系统的改造。
1 路口改造
路口是道路通行能力的瓶颈,是交通组织最混乱的节点,机动车与慢行交通出现多重交织。目前北京市不建议保留较大面积路口,通过增设交通岛、重新施画路面标线等措施缩小路口面积,减少行人及非机动车在路口内的停留时间,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通过旧路调查,道路1路口现存以下两点问题:(1)路面宽度为28m,不能保证所有人群在有效的绿灯时间内通过路口;(2)人行横道线指引行人通行,而非机动车没有明确醒目的标识进行指引,导致非机动车随意穿行、降低通行效率。
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时同步采用二次过街和彩色铺装对该路口进行改造。(1)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当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m时,应在人行横道中央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其宽度不应小于2m。(2)设置非机动车道彩色铺装,指引非机动车通行。改造后,各交通群体各行其道,路权明确。见图1-1。
2 横断面置换,统一形式
道路2为某快速路辅路,全线基本以单向双车道为主。而其中860m段旧路横断面布置形式混乱,交通组织连续变化,见图2-1:(1)段落1为2条机动车道共计7.25m宽,隔离的非机动车道为2.5m,非机动车道外侧人行步道宽度为1.0-1.5m;(2)段落2为1条机动车道+1条非机动车道的机非混行段,宽度为7.25m,人行步道宽度为4.0-5.0m;(3)段落3为1条机动车道6.5-7.0m宽,隔离的非机动车道为2.0m,非机动车道外侧人行步道宽度为1.0m。该路段通行线路频繁变化,非机动车行驶存在一定危险,并容易造成拥堵。
本次慢行系统改造思路为:(1)全线单向双车道,打通交通瓶颈;(2)横断面布置形式统一,交通组织连续;(3)非机动车道净宽不小于2.0m,人行步道净宽不小于1.5m;(4)不得突破道路红线,不占用外侧绿化用地。在此限定条件下,将段落1与段落3外侧人行步道与非机动车道进行置换,整合机非隔离带与人行步道,整体为行人提供通行空间;将段落2外侧开辟一条非机动车道,贯通段落1与段落3。
改造后,横断面形式统一,交通组织连续。单独隔离的非机动车道保证非机动车行驶安全。统一的单向双车道,明显提升通行速度,缓解交通拥堵。
图1-1 路口改造前后对比
图2-1 改造前横断面示意图
图2-2 双车道+隔离的非机动车道,单车道机非混行,单车道+隔离的非机动车道
图2-3 改造后横断面形式统一,交通组织连续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9.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 51286-2018[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