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粪大肠菌群超标分析及达标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1期   作者:颜文光
[导读] 当今时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突破性提高,对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颜文光
        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当今时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突破性提高,对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粪大肠菌能较好地反映水体受粪便污染的状况,是目前国内外标准法规中最常用的微生物指标。
        关键词:污水厂;粪大肠菌群超标;达标技术
        引言
        水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后,可能导致霍乱、伤寒等多种肠道传染病,并造成大范围的爆发,据调查我国广西、贵州、江苏等省(自治区)的伤寒、副伤寒以水传播为主,如贵州50年间577起伤寒、副伤寒的爆发中水型爆发占到64.82%。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等的粪便,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多、含量较少并且生存周期短,检测困难,通常采用检测与病原微生物具有密切相关性的指示微生物来指示和估计病原污染。
        1项目概况
        随着某市区域的住宅及商业区的建设不断增加,纳入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的生活废水逐步增多,来水复杂,目前进水粪大肠菌群通常在2.4×107个/L以上,出水粪大肠菌群在2.4×105个/L以上,超过了我厂目前执行的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的指标值104个/L。2018年3~7月乌鲁木齐市环境监察支队到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执法监察,监测结果粪大肠菌群数超标,数据分别是1.7×105个/L、3.5×105个/L、1.3×107个/L、9.4×106个/L、5.4×106个/L。针对生活污水厂粪大肠菌群不达标的现象,笔者分析了导致紫外消毒渠粪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整改后的紫外线消毒渠的出水粪大肠菌群为1.4×105个/L仍在超标区域,进一步研究了紫外线消毒渠和化学药剂联合消毒的消毒效果与应用条件,按照试验结果选用10%的次氯酸钠作为联合消毒的化学药剂。试验得出,最佳投加位置在紫外消毒渠前端和投加量为0.05mL/L时,出水粪大肠菌群小于5400个/L,达标。
        2污水厂粪大肠菌群超标分析及达标技术
        2.1紫外线消毒渠消毒效果
        2.1.1紫外线消毒渠粪大肠菌群超标原因
        (1)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使用的是加拿大特洁安型号为UV3000PLUS的紫外线消毒灯具,共5个模块,每个模块8根共40根灯管。均为2010年建厂时安装的,套管和灯管只在破损的情况下进行了更换,均属超龄使用,也没有测试套管结垢系数。
        (2)经现场检查40根灯管中有3根紫外线消毒灯损坏不亮。
        (3)目前UV紫外消毒设备有5个模块。而出水时的瞬时流量及流速较大,处理能力不足。
        2.1.2紫外线消毒渠恢复设计功能整改
        根据分析结果,该厂在消毒渠预留位置增加了一组UV紫外消毒模块,6个模块可以处理的平均出水量24000m3/d,峰值30000m3/d。将48根灯管和石英套管全部更换。
        2.1.3紫外线消毒渠恢复设计功能后的消毒效果
        整改完毕后,紫外线消毒渠的消毒功能达到最优,对污水厂进水、紫外线消毒渠的进出水粪大肠菌群进行检测。
        2.1.4紫外线消毒渠消毒效果
        污水厂的进水粪大肠菌群指标通常都大于2.4×107个/L。通过生化池处理后的基本在105~107个/L,紫外线消毒渠的出水粪大肠菌群由2.4×105个/L以上降至1.4×105个左右,但通过紫外线消毒渠后的去除率不稳定,且均超过了104个/L的指标。且因为以下原因紫外线消毒的效果不易确定和监控。
        (1)出水阶段流量变化较大,瞬时通过速度过快时,紫外线照射时间不足,达不到杀菌效果。
        (2)紫外线没有持续消毒能力,并且可能存在微生物的光复活问题。


        2.2紫外线消毒渠和化学药剂联合消毒
        2.2.1化学消毒药剂选择
        对现阶段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应用较为普及的3种消毒剂进行分析,确定使用安全性较高,使用方便的10%次氯酸钠作为紫外线消毒渠和化学药剂联合消毒的药剂。
        2.2.2投加位置选择
        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CASS生化反应池出水直接进入紫外线消毒渠消毒后外排,中间没有其他工艺点位。而消毒剂对CASS生化反应池内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也同样有杀灭的作用。因此将投加点确定在进入紫外线消毒渠前端的管线上。
        2.2.3投加设备确定
        现场增加1个吨桶,吨桶下部出口连接进入系统管线的加药管路,使用计量泵,计量泵与紫外线消毒渠内的水位进行联锁。使计量泵自动在出水阶段进行投加药剂。将投药管深入排水管线底部,以保证药剂充分混匀。在旁边的房间制作铁支撑,放置3个吨桶盛放药剂,出口与现场的吨桶连接,利用高度差向加药罐内补充药剂。
        2.2.4投加量确定
        因该厂工艺为间歇性排水,瞬时流量从500~1500m3/h不等,因此需确定在最大流量时的投加浓度,以此作为常规投加浓度。以出水流量在1500m3/h左右时,紫外线消毒灯投运,10%次氯酸钠投加浓度分别为0mL/L、0.03mL/L、0.04mL/L、0.05mL/L、0.06mL/L时做紫外线消毒渠进出水粪大肠菌群。经过多次试验得出,投加浓度在0.04mL/L时在进水指标过大时仍不能够充分杀灭;而投加浓度在0.06mL/L时在进水指标过大时杀灭情况不是线性增加的状态,因此选取投加浓度为0.05mL/L。可使平均出水粪大肠菌群为2895个/L,且在最大出水量及进水最大浓度下保证达标。
        2.2.5监控指标
        余氯是指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作余氯。添加次氯酸钠后可通过测定水中的余氯快速监控杀灭粪大肠菌群的情况。对应3.4的投加浓度为0.05mL/L检测情况下,测定相应余氯的含量在0.075~0.5mL/L。可通过测定出水中余氯的含量,快速监控杀灭粪大肠菌群的情况,通过现场试验得知当余氯达到0.075mg/L以上时,出水的粪大肠菌群可控制在达标范围内。
        结语
        恢复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紫外线消毒渠全部功能,可将出水粪大肠菌群从2.4×105个/L以上降至1.4×105个/L左右,但仍在超标区域。紫外线消毒渠和化学药剂联合消毒,选用10%次氯酸钠为消毒化学药剂,投机浓度为0.05mL/L,可使平均出水粪大肠菌群为2895个/L,且均达标。可通过控制出水中的余氯快速监控杀灭粪大肠菌群的情况,当余氯达到0.075mg/L以上时,出水的粪大肠菌群可控制在达标范围内。向紫外线消毒后的水中加入次氯酸钠,细菌总数明显减少,且增长缓慢,可保存较长时间。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2011.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魏复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4]张薛,胡洪营,李梅.再生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浓度水平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5):26-29.
        [5]张彤,胡洪营,宗祖胜.污水再生处理系统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方法的优化[J].环境科学,2006,27(12):2547-2552.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7]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