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蔺莎
[导读] 摘要:本次研究对水生态修复的相关情况概述后,对河道治理中常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加以研究,对河道治理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主要目的:合理运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河道,比如:通过对水生生物、微生物、生态岸坡、人工浮岛、生态水体、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技术的综合应用,从而更好的提升河道雨洪调蓄、水质净化、栖息地保护等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河道最大的环境效能。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89
        摘要:本次研究对水生态修复的相关情况概述后,对河道治理中常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加以研究,对河道治理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主要目的:合理运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河道,比如:通过对水生生物、微生物、生态岸坡、人工浮岛、生态水体、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技术的综合应用,从而更好的提升河道雨洪调蓄、水质净化、栖息地保护等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河道最大的环境效能。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技术;要点
        合理运用水生态修复技术,有利于及早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健康的水生态系统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的作用,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以及吸收,以此有效的控制水体污染,改善水环境,更好的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河道生态环境的恶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其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单一的技术处理很难发挥作用,因而需要综合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构建出完善的生态体系,发挥修复技术的最大效能,实现对河道的综合治理。
        一、水生态修复的相关情况概述
        水生态系统涉及多种水生生物,比如:水生植物群落、鱼虾、浮游动物等,除此之外还有较多微生物、原生动物[1]。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既是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共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而水生态修复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的过程,利用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对相应污染物的同化、降解、吸收和转换,以达到对河道水体的净化处理,而且像这样的“自然功法”,能够有效激活河道自身的修复功能,投入成本低且具有可持续的生态效益。当河道生态遭到破坏时,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作为新的生态治理方法,有助于加强对水生态的保护、修复和自然化处理,亦可促进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构建,对恢复河流水系的生态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河道治理中常用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一)水生态修复技术——生态水体恢复
        河道生态修复的重点为雨洪调蓄和水质净化,水生态综合治理之前,应对污染源加以控制,以此避免污染物进入河道[4]。并通过加大水量、使得污染物稀释,结合水体恢复技术不断加强河道的自净能力,如:投放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底泥生物系统加以修复、合理设置生物巢生物过滤系统,以及重建水生植被等方法,提高水环境的承载力和消纳污染物的能力,为河道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5]。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微生物处理
        微生物处理,属于当前水体生态修复中应用率较高的技术之一,可对好氧和厌氧环境进行处理。使用微生物处理技术时,以人工培养的方式将微生物投放到污染水体中,在此之前,根据河道污染段的面积、水流流速等实际情况,明确微生物的投放数量及品种,与此同时,微生物处理技术也会应用数量多、种类丰富的生物菌群,进而充分发挥出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实现水体污染处理的最佳效果。
        (三)水生态修复技术——生态岸坡
        在河道水生态的治理中,除了要构建完整的生物平衡机制外,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构建生态岸坡也是重要的河道修复手段[3]。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以往只追求防洪、排涝为主的安全理念发生转变,公众对于笔直、硬质且毫无生机的河道护岸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随着近几年黑臭水体治理、河岸自然化处理等项目的不断推进,生态岸坡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河道更加蜿蜒流畅,河岸形式也由曾经的硬质混凝土驳岸转化为以种植为主的生态护岸,并且通过植物根系可达到土壤固结的效果,确保岸坡的稳定、避免岸坡受到雨水冲刷影响,同时起到节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与此同时,多样化的植物配置形成相应的植物群落,为水生生物创造良好栖息的环境,使得水体生态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
        (四)水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浮岛
        该项生态修复技术,是将植物固定在浮床上,并利用其根系附着更多的微生物,将其固定在河道中,促使微生物、植物良好生长,有效吸收、降解水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人工浮岛既可以增加河道中的绿化面积、美化河道景观,也可作为水下鱼虾等小型水生物的庇护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在河道修复中使用人工浮岛,要特别注意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段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五)水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主要是通过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下,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由于人工湿地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建设,可以很好的保证系统内生物的多样化和稳定性,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调节地表流经,也能够获得净化水体的最佳效果。
        (六)水生态修复技术——生物修复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动物及植物的相互作用进行河道修复修复的技术手段,微生物多在水体生态修复中运用,能借助微生物吸收、降解,以及转化等方式对水环境进行净化、逐渐恢复健康的水体生态系统[2]。此外,动植物和微生物亦属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生物净化塘、火山岩空隙生态环境等措施充分发挥净水植物和附着微生物净化河道水体的功能,是水体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
        三、河道治理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情况探讨
        (一)在选择植物类型时的应用要点
        选择水生态修复技术时,应该充分分析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污染物含量等,并据此选择相对应的净化措施和配套的微生物类型,尤其植物选择时需考虑到植物的适应性、植物净化水体的作用,建议选用符合要求的植物类型,从而提高水体净化的整体效果,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植物配置方式重建生态系统。
        (二)在多样化河道中的应用要点
        河道生态系统属于复杂生物生态系统,要求相关部门人员在实施人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期间,在结合河道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在保证河道形态多样化特征的同时,改善河床、河岸的形态,如:自然状态下,体现河道蜿蜒特性,纵向时确保河道的原始特征,重建主河槽、护堤等断面,以保证河道的行洪安全。
        (三)在人工湿地布置中的应用要点
        人工湿地是当今水质净化中比较常见的手段之一,一般采用人工开凿的方法重建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景观系统的重点部分,在河道水生动物系统、植物系统恢复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可通过布置人工小岛、石头及植物等景观,创设良好的湿地环境,这时不但能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水生环境[6],为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从而使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可构成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具有自净效果的人工湿地可以不断的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构建健康、永续的河道景观。
        (四)在水体生态修复下水循环系统配置中的应用要点
        水体生态系统,直接关系到河道水生态的健康情况,通过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够确保河道具备自身净化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同时较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利于降低水体污染程度,若结合曝气、增氧等水循环的方法不断加强水体的含氧量。如此一来,水体氧化还原的同时,可以降低有氧物质的消耗,对受到破坏的微生态环境加以修复,从而实现高效净化水体的最终目的。
        结语
        为提高河道综合治理效力、降低水环境污染程度,采用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河道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确定河道修复方案前,需要结合河道修复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生态修复技术,比如说: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度生态修复技术、微生物处理生态修复技术等,充分发挥出水生态修复技术在选择植物类型、河道多样化、人工湿地布置、水循环系统配置等方面的最大作用。最终达到完善河道生态功能和发挥河道生态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葛文宏,侯平.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园艺,2018,370(22):168.
        [2]王建卉.基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水能经济,2018,000(001):76-76.
        [3]翟宗真,王文静,夏本超.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初探[J].商品与质量,2019,000(004):157.
        [4]梁德娣.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9,000(005):172.
        [5]张明磊,张安弘.关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讨[J].工程与建设,2018,32(05):132-133.
        [6]孙贵军.探究河道治理工程中的生态水利和环境保护[J].水能经济,2018,000(002):P.13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