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整体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梁宝恂 黄磊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中高职有效衔接能够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和更全面的学习。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中高职有效衔接能够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和更全面的学习。当前的现状中高职在衔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衔接不科学、不紧密。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清晰等。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及成因、探究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可以给该专业的人才一体化培养有一些参考价值。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C类自筹经费一般课题(批准文号:桂教科学[2015]11号),编号2015C491成果论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0.前言
        中高职进行衔接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促进中职教育的长足、稳健发展,同时,也能有效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成效来说有着比较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中高职的衔接中,中职教育发挥的是基础作用,高职教育更多的是发挥引领作用。在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力方面都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终稿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造个阶段的教育体系中有不一样的名称,在中职教育中叫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高职教育中叫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到本科阶段的时候就叫土木工程。中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这两个阶段的培养方向都没有太明显的差异。我国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办学方面都是比较独立的,在进行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的时候也没有有效的沟通和衔接机制,之后就会造成设置的课程没有很好的衔接性。当中职学生走到高职教育的时候,就没办法适应难度更大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会导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理想。
        1.2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边界不清晰、就业岗位重叠
        中职教育出来的学生主要以向安全员、质检员、施工员等为岗位,而高职教育的学生之后的岗位主要以资料员、监理员、施工员、造价员等岗位为主。两者的学生都会在这些岗位有分布,不过学生的分布比例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会有一些不一样。由此可见、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边界并不清晰、有比较严重的重叠情况。这不禁会让学生思考读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什么区别呢?让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学校也会思考自身有没有优势和特色。这样的现状并不利于该专业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面都会和实践需求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1.3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有比较严重的重复情况,不能很好的呈现出知识的递进关系
        在种植教育和高职教育中,基本上都会开设测量技术、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资料管理、力学与结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监理、地基基础之类的课程。通过对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开设时间和节奏等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会有一定的区别。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更加复杂、课程难度更大。通过对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目标分析可以知道,课程体系是基于以岗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为依据开设的,因为中高职教育的就业岗位有重叠情况,这就必然会造成开设的课程重复的问题。这也能够体现出对统一就业岗位实施的人才培养活动,不仅会考虑岗位的能力素质需要,也会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基本的学习能力等要素。要想让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学生在同一岗位上表现出相同的专业知识素质和能力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此,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就业岗位重复的情况,就可以对同一岗位的能力实行分级,可以将过节职业资格鉴定的原理将各种岗位做级别分层,比如将施工员分为初级安全员、中级安全员、高级安全员,造开设具体的课程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

把建筑工程建设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实训课程体系做对比之后就会得到中职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高职教育更加重视的是对学生的技术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两种教育体系中的时间教学的占比也有一些不一样。
        2.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2.1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应当有更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从国家层面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中职教育阶段的具体定位是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有专业的技能的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具体定位是培养具备高端技术技能的人才。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因为在工程的建设现场比较缺乏技术技能型的人才,中职教育虽然将基本的操作技能作为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之一,但从后续的跟踪调查发现,很多从中职教育毕业的学生大多都走向测量员岗位,走向其他岗位的学生就比较少。因此,在中职教育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将逐步面向技术、技能以及管理的综合性岗位。在当前这个阶段,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主要在这些方面有不一样的倾向和要求:中职教育对于技能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技术方面的要求是一般状态,对于管理方面的要求比较低;高职教育不但要求学生有比较高的技能、而且也要求学生有比较高的技术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管理能力。这就让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呈现出不一样的培养倾向和侧重点。也正是因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一些不一样,这也才让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衔接。
        2.2系统化、科学化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进行衔接的目的不仅是让更多接受中职教育今后能够接受到高职教育,而且也能让接受中职教育愿意就业的学生走向就业岗位。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实施衔接活动的时候,应当从中职教育的学生与高职教育的学生在职业方向、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在就业岗位等方面有明显的差距入手,找到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等工作的接口,这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都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分为具体的方向分为基础知识、衔接课程、实训课程。基础知识方面,中职教育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课程,高职教育阶段也应当根据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具体知识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衔接课程就是让中职教育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过渡到高职教育,在课程的内容上,应当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有一些递进关系。实训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开设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程。
        2.3衔接课程
        在开设衔接课程的时候,应当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应当大幅降低课程内容的重复情况,在实现分层教育的基础上,让课程更具科学性和差异性。
        2.4实训课程
        对于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来说,应当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应用、单项技能训练等内容。比如在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对于建筑工种的一些训练。中职教育的学生更多的就业岗位是材料员、测量员、施工员,而高职教育的学生的就业岗位更多的是造价员、监理员、施工员。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应当强化学生对岗位适应的综合技能,比如编制工程的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的实训课程也应当从简单的内容逐步向复杂的内容过渡,对学生的能力也应当从单项能力逐步向多项能力低筋,让学生不但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素质,而且也应当有更强的综合素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在实践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清晰、课程内容的重复情况也越来越小,这对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比较好的发展趋势。在接下来的发展,应当强化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转换的递进关系。同时,各有关方面也应当做好本职工作,争取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成效能够更好。
        参考文献:
        [1]汪耀武,方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1):60-63.
        [2]王晓地.中高职衔接中实施订单式培养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