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务运营有限公司 贵州省贵阳市 550081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但也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破坏。目前河道污染问题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不仅影响到生态平衡,而且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本文分析了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建设对策。
关键词:河道;生态建设;生态修复;治理
引言
河道生态系统是流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河流生态恢复技术是在清洁环境的投资少、效率高的技术,具有净化水和减少污染物浓度的功能。目前,中国河流的水资源现状并不乐观,大多数城市和地区水资源都被污染。河流生态系统通常是凭借自身的净化能力来维持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水体污染,实现生态平衡。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方法是当前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重点,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河道污染的关键技术,通过对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生态净化技术通过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利用其物质循环规律来处理污水问题,该技术具有治理效果好、施工成本低、无能耗、运行成本低和易于开发的优点,对河道修复技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1河道整治生态理念分析
相关的人士在对于河道治理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要切实的保障河道能够为泄洪、排涝、灌溉工作提供较大便利性,更加需要针对河道生态实施有效的保护。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当下人们所处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工作人员需要注重环保理念,加大生态治理工作,尤其是在和城市紧密联系河道区域更加需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治理,要加强水质改善以及河岸景观建设工作,这已经成为了当前河道治理工作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工作人员在针对河道实施治理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促使城市建设以及河道建设两者之间关系得到有效协调,更加需要切实的保障河道自然流向不会出现变化。针对目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河道进行整治过程当中,比较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实现自然建设。换言之是坚持采用原生态建设原则,建设改造的过程当中不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要切实的保障河道整治工作可以实现自然回归,而不仅仅只是单纯对于自然环境资源实施保护。
2城市河道污水生态治理的应用
2.1物理收集法
首先这种物理收集法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利用物理手段进行治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理污水的能力。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设施和环境进行合理管制,减少对原有资源的破坏。例如进行左右开弓的河道治理方式,可以对污染源头进行综合整治,从而达到对河道的整顿效果。但是这种物理收集的方式有着明显的缺陷,就是在处理方式上投入成本比较大,进行处理时工程量也巨大,所能应用的范围也具有局限性。但是对于污染性严重的区域,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明显的看出治理的成果,治理效果显著。因此对于环境已经被污染严重的地区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污水的治理,可以快速且彻底的进行整治,最大程度的减少污染的蔓延,将污染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
2.2合理配置水资源,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
河道治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保证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为各种生态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因此,在进行河道治理时,应该以人们的居住以及各种生物的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为目标,对传统河道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混凝土河床、护岸等进行改造,进而恢复河道本来面目。河流的流域极为广阔,地势地形不同导致各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也不同,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充分发挥河流的作用。
2.3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修复污染河道的重要途径,是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淤积、保护水源的重要措施。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蓄水保土等措施有机结合的方式,将山、水、田、林统一规划,治沟与治坡相结合,集中连片与零星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防治并重,治管结合,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在河流上游采用水源涵养林,保护原有植被,封山育林,恢复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等措施。河流沿岸针对受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影响,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坚持因害设防,层层拦蓄,治沟与治坡紧密结合,沟道治理以淤地坝、拦沙坝、塘坝、谷坊等工程为主。坡面治理以实施坡改梯、林草工程建设为主,应注重生物多样性,采用以乡土树草种为主的多林种、多草种配置。
2.4改变建造材料,控制河流污染
河道护岸基本上都使用现浇混凝土或浆砌石等材料,虽然混凝土、浆砌石等材料结构牢固性较好,但减少了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空间,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因此,河道改造必然要考虑到材料的环保性,确保修复治理材料的运用不会危害到河道的生态环境。较科学的做法是在岸堤内部使用干砌石、大块石等较通透的材料,表面多使用一些河流流域内根系发达的土生植物,将树和草相结合配以木桩的植物护坡法。
2.5水生植物净化处理
将水生植物作为一种清洁手段来达到对河道内污水的治理,并保障水体拥有一定的自清洁治理水平,是一项高效环保的治理手段。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体中存在的磷和氮等一系列营养元素。一旦水体环境中这些物质过多,就会导致水中藻类的大肆繁殖,严重破坏水中的生态平衡。利用水生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水中藻类的繁殖,同时水生植物还能够对水中沉降物起到一定程度的阻挡和凝聚的功能,改善水资源出现的浑浊现象,同时水生植物可以作为水中生物成长的原料,促进河道内生物多元化发展。这样治理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着投入成本小、实施途径简单等优势,特别适合在农村地区使用,有效提升农村发展造成的污水治理工作效果。
2.6加强水环境建设工作
对于整个城市而言,河水是不可忽视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所以需要对于城市水环境进行改良和优化,要加强水环境建设工作,促使城市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建设之间实现相互的协调,这样才能够保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实现平衡以及协调,有利于当前城市水利工程项目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对于当前河道当中的水资源而言,不仅仅是城市当中的生命之水,更加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城市当中具备了明亮的河水可以促使人们居住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可以提高人们幸福指数,在治理河道过程当中要建设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居住生态城市,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美好追求。针对于河道生态景观实施改造和建设,不仅有利于水资源整体质量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够提高城市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
结语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正逐渐增强,水利建设正由过去粗放型开发向生态水利转变。在进行河道修复治理工作时要科学规划,遵循河道的自然生态原则,河道的生态修复涉及多个学科、多项知识,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将河道的生态性和景观性融为一体,营造绿色生态环境,构建美好的河道景观。
参考文献:
[1]王强.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环球市场,2016(28):123.
[2]葛文宏,侯平.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园艺,2018,370(22):168.
[3]喻惠花.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