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图审查业务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张新龙
[导读] 摘要: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对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塔城地区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新疆省塔城市  834700
        摘要: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对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BIM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兴起,技术理论研究持续深入,标准编制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同时,BIM在部分重点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管理中陆续得到应用,推进BIM应用已成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多地政府还制定和出台相应政策,就如何利用BIM技术推动施工图审查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BIM技术;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基础
        引言
        建设工程的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施工图审查可以对图纸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发现并修改,使施工图设计文件质量得到保障,为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1BIM技术
        随着BIM技术在设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成熟,基于BIM的正向设计逐步开展,BIM设计的价值在于以BIM模型为载体的建设工程信息在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信息的无损传递和共享。而BIM设计能否充分发挥其价值,实现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的BIM全过程集成应用,BIM审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利用BIM三维技术可进行在线可视化审查,可以从任意角度查看任意专业的三维模型,直观地读取设计者的意图,保证设计意图及信息的无损传递,将因信息理解错误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审查工作效率,同时可在虚拟建筑空间中检查各项设计性能参数,方便直观、快速、全面地查找设计错误。
        通过互联网和云服务方式,采用BIM模型交付、审查、变更、批注,审查意见等信息实现留痕管理,通过有效的BIM版本化管理,相关主管部门可实时监控并保留BIM模型审查情况,将传统的“事后监管”模式改变为“事中监管、全程监管”,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保障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
        2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
        2.1商业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
        建设工程中有多个单体,单体与单体间通过连廊形式连接,形成大型商业建筑,总建筑面积符合抗震设防类别的重点设防类的要求,但各单体的建筑面积均小于抗震设防类别的重点设防类的要求时,那么该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还是标准设防类?
        商业建筑其总面积较大,但每个单体均有独立的疏散出入口,且地震作用单独计算,单体与单体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其连廊主要承担单体间的连通作用,每个单体的建筑面积在标准设防类的范围,可按标准设防类进行抗震设防。
        2.2管桩的应用
        管桩是否可以在地下水对混凝土或钢筋有强腐蚀作用时采用?依据DGJ32/TJ109—201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第3.3.1-3-1条规定,在地下水或场地土对管桩的混凝土、钢筋及外露铁件有强腐蚀作用的场地条件下,不应采用管桩。
        2.3地下室外墙的裂缝宽度及保护层厚度
        地下室外墙的底部一般处在洪水位以下、常水位以上,环境类别如何划分,裂缝宽度限制如何控制?地下室外墙的裂缝宽度计算中如何取保护层厚度?
        1)依据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第3.5.2条确定地下室外墙的环境类别;裂缝宽度限值应按0.2mm控制。
        2)可以执行GB/T50476—201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第3.5.4条规定,保护层厚度取30mm计算。


        2.4试桩总数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多栋高层住宅,其土层均匀、地质条件简单,先期试桩总数量不应小于多少根?依据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第3.3.1条: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应依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采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另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5.6条规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3主要解决方案
        3.1BIM资料上传功能
        需要提供勘察、设计、建设单位BIM设计成果的交付应用服务,包括BIM模型文件的上传、BIM交付文件管理、文件汇总提交、交付文件送审等功能,如BIM模型文件管理,一个项目有多种专业,为规范化管理并满足后续模型审查需求,要求具备对模型文件的目录式管理能力。此外,BIM模型版本管理,需同时支持文件的版本管理,可实现历史版本追溯。
        3.2BIM项目监管功能
        BIM图审监管实现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多纬度实时监管,从而掌握BIM审查项目情况,从全过程、全项目、全周期、全地域严格把关模型审查,并且利用BIM模型可实现全程可视化监管。BIM项目监管具体包括项目监管、机构遴选、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项目监管:监管部门可以对项目进行全过程随机抽查,以项目的BIM模型为信息载体,直观可视化查看项目多维度的信息,还可以按照区域划分监管权限,方便监管部门内部分工授权分区监管。
        机构遴选:主要提供监管部门,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为报审项目指定审查机构,并维护遴选相关条件规则。
        统计分析:监管统计是为监管部门提供的对各个项目、机构、审查结果、审查时限、工作量等信息进行多维分析统计、报表生成的功能。通过对数据的多为分析和直观展示,实现数据化监管、智慧监管。
        3.3BIM技术基础支持
        BIM技术基础支持是指底层能够支撑三维模型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BIM三维模型的轻量化转换、在线浏览、在线审查批注等功能,以支撑BIM施工图审查业务的全过程,包括模型文件管理、图形引擎、模型在线浏览、模型数据提取等。
        结语
        BIM技术在施工图审查中的应用是设计行业细分领域中的一次变革,同时在设计行业全生命周期中也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的技术力量、工作流程和环境因素影响,BIM技术在设计环节的应用与落地性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三维模型数据的细节标准还未统一、数据交换还不够完美等。截至目前,此研究内容尚未对实际项目进行测试与应用,针对业务过程中的测评点与目标值还需要根据实际落地省市的施工图审查业务重新梳理与制定,针对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还需要积累与发现。随着国内软件技术力量的成长,实践性项目增多,相信BIM施工图审查技术会像传统施工图审查技术一样逐渐完善和成熟,技术问题会被逐一解决,BIM技术将会为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雷,闫文凯.建筑工程三维协同设计流程形式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4):15-20.
        [2]闫文凯,张国栋.通过BIM平台让数据从设计流动到施工[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7(1):35-45.
        [3]杨国华,刘春艳.设计企业BIM协同设计云平台建设案例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9(1):97-101.
        [4]宋海燕.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问题及应对策略[J].山西建筑,2019,45(1):29-30.
        [5]倪学斌.施工图审查中的结构安全性探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8,25(9):20-22.
        [6]闫文凯,李雷,哈歆.BIM技术助力提升设计质量—可视化设计与模型分析[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2):5-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