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6期   作者:张许芬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灵动课堂是践行新课改理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张许芬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红梁小学 云南曲靖655816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灵动课堂是践行新课改理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灵动课堂注重过程的灵活性、动态性,始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对于促进学习兴趣的提升和教学成效的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构建灵动课堂的策略展开探究,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灵动课堂;小学数学;构建
        小学数学灵动课堂是指具有较强灵活性、动态性的课堂,在灵动课堂构建中,需要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学情、教学需求针对性地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方式,属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体,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浅见,谈一谈如何构建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
1.以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灵动课堂,需要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能力提升作为根本前提。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充分意识到构建灵动课堂的重要性,在良好的导向下深入实施灵动教学。比如在教学有关估算的知识时,为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做好对学生的点拨、指导,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估算能力的提升,而且还能将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出来。再如在教学分数除法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学生将自己对实际问题地解决过程展示出来,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互动,最终促进实际问题地解决。再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后,教师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设置相应的数学应用题。如王阿姨上午卖西瓜得了28.5元,下午卖李子得了38.5元,问王阿姨一共卖了多少钱?卖西瓜比卖李子少了多少钱?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设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突破重点难点,而且还能训练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构建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既要注重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又要与数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实际总结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解读,在优化教法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但是构建灵动课堂非一己之力就能完成,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兴趣导向,基于学生能力提升的目的,在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参与教师培训,大力加强教学研究和教研活动的开展,强化教学管理,注重教材的深入解读,深化学生问题解决过程的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简而言之,就要是研究学情、吃透教材、研究课例、善于练习,始终以新课改要求为基础,既要明确把握目标,又要深入解读教材,不断强化生本意识,强化说理推理,做好过程与结果的区分,以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为构建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而不断努力[1]。
        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折线统计图知识,对家里一个季度,或是半年来的用水或用电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统计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得出用水量、用电量最多、最少的月份,计算出月平均用水量和用电量,从而给家里科学节约用水用电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又如指导学生对两个不同区域城市的气温进行统计,让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找出两个城市气温最高及最低的月份,计算出平均气温,并在图上标注出来,认真观察,看看两个城市分别有哪几个月在平均气温之上,哪几个月的气温在平均气温之下。

在此基础上,分析发现温差变化对当地气候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较大的影响?
2.以问题意识、核心素养的养成为动力,构建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
        在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过程中,构建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聚焦核心素养,注重课堂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致力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精彩纷呈的课堂彰显灵动课堂的亮点。比如在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时,把旧知和新知有机地结合起来,给足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做好对其的解释与应用,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而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调查活动,致力于课堂氛围的活跃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确定位置的内容时,教师把新知探究过程教给学生,要求学生以两个点为基础,采取画一画、量一量、写一写的活动方式,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探寻数学知识的神秘感。而在教学有关长方体的知识时,采取生动而又丰富的课堂形式,采取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感受和认知长方体,使得学生实践掌握长方体的特点,掌握顶点、棱、面的特点,再结合课件的展示,将长方体的长宽高特点动态展示出来,使得整个教学注重新知的形成过程,注重教材的活用,在课堂中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智慧的启迪,采取丰富而又活泼的练习形式,设置有梯度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达到巩固、检测、反馈的目的[2]。
3.探寻数学奥秘,共求教学相长,构建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奥秘是永恒探寻的主题,共求教学相长是构建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与学生一道探求数学的奥秘,彰显课堂的灵动性。比如在教学找规律的内容时,让学生根据规律来填数,采取填数游戏来探索审美的数字王国,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数学闯关游戏中掌握规律的所在[3]。
        第一,以游戏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感知规律。比如合唱拍手歌时,根据学生发出的口令来完成相应的动作,最后使得学生意识到,规律就是按照一定方式而排列的事物。
        第二,合作学习探究,帮助学生认识规律。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来出示图片,从图片中找到事物的排列规律,这一过程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出规律所在。
        第三,智力闯关游戏,帮助学生寻找规律。每一关都是以考验学生智力为主,且采取递进的方式前进,让学生在智力闯关游戏中寻找规律。
        第四,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创造规律,从生活中的动听音乐节奏与旋律来找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学具盒创造图案,创新规律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第五,尝试性地练习,帮助学生应用规律,主要是设置一些规律的小练习强化学生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能查漏补缺、积累经验,从而为知识的识记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灵动课堂,需要注重以上工作的开展,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采用饶有童趣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灵活地掌控,具有较强的应变力,着力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梅.聚焦思维生成  打造小学数学灵动课堂[J].名师在线,2020(10):30-31.
[2]陈海英.把握学习起点  灵动数学课堂[J].当代教研论丛,2019(07):60-61.
[3]李千双.从生活视角切入,打造灵动数学课堂[J].黑河教育,2018(01):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