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评价右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3期   作者:舒洪 朱万军 刘茜
[导读] 比较64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右心功能的评价价值。


舒洪 朱万军 刘茜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右心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4月-2020年1月纳入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64排螺旋CT、MRI检查。结果:64排螺旋CT短轴多平面重建法与MRI右心功能观察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64排螺旋CT容积重建法与MRI右心功能观察指标的关系较低,其中ESV与EDV有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短轴多平面重建法评价右心功能比较可靠、准确,与磁共振成像所获得的右心功能观察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右心功能的新型手段。
【关键词】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技术;右心功能
   64排螺旋CT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覆盖范围广泛等特点,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配合,能够对右心功能实际情况进行较好的评价。临床诸多报道证实此法在评价左心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本研究特此利用64排螺旋CT短轴多平面重建法、容积重建法对右心功能指标进行评价,并与MRI对照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于2019年4月-2020年1月,包括34例男性和26例女性,年龄18-70岁,均龄(49.8±13.2)岁。
   1.2方法
   64排螺旋CT:选取GE 64排螺旋CT扫描仪,参数设置如下:2.5mm层厚、120kV电压、准直器40*0.625以及mAs55。以降主动脉作为兴趣区,阈值150Hu,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扫描心脏,层厚0.67、电压120kV、层距0.5mm、准直器64*0.625、FOV250mm、mAs1000、球馆旋转0.42s,触发之后延迟5s。从气管隆突部位开始扫描,一直到心脏隔面之下20mm。高压注射370mgI/100ml碘比乐,每秒5ml,总剂量不得超过100ml。注射顺序:20ml生理压水(5ml/s)、110ml对比剂(4ml/s)、30ml生理盐水(5ml/s)。
   完成扫描后拆分图像,时间间隔5%R-R间期,图像拆分成20个相位,分别利用短轴多平面重建法、容积重建法评价右心功能,即(1)短轴多平面重建。层间距为0、层厚调整为3mm,获得连续的短轴图像,覆盖右心室。利用心功能测量软件进行描记,并自动算出ESV收缩末期容积、EDV舒张末期容积、EF右心室射血分数、SV每搏输出量。(2)容积重建法。将图像传送至工作站,明确心脏短轴、长轴、舒张与收缩末期时相,以右心室充盈状况明确阈值上限500HU,便于区分心肌钙化,下限取决于平均CT值。利用心功能3D软件添加右心室结构,之后由软件自动算出右心功能ESV、EDV、EF及SV[1]。
   MRI:选取奥泰1.5磁共振扫描仪,使用心电门控技术、体表线圈,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成像技术测定心功能并获得心功能短轴图像,TR30.12ms、TE1.087ms、层厚重建9mm,心室覆盖8-12层。利用机器附带的专用软件测定心功能,手动结合自动的方法描记心室外膜与内膜。最后由软件自动算出右心功能ESV、EDV、EF及SV。
   1.4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64排螺旋CT短轴多平面重建法与MRI相关性见表1


3.讨论
   MRI分辨率可达50ms,获取的舒张期与收缩期图像更加精准,但此法不适用幽闭恐惧症、金属支架植入者,多次屏气、仰卧时间长极易导致患者呼吸以及心衰进一步加重。64排螺旋CT可快速成像且具有较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本研究发现,64排螺旋CT短轴多平面重建法与MRI右心功能观察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64排螺旋CT容积重建法与MRI右心功能观察指标的关系较低,其中ESV与EDV有差异(p<0.05)。提示64排螺旋CT定量评价右心功能是可行的。虽然多平面重建法准确性更高,但是此法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观察三尖瓣时比较模糊,无法对房室界限进行有效区分,不利于临床确定右心室短轴层面[2]。容积重建能够进行三维角度定位,可在长轴上清晰观察到肺动脉瓣、二尖瓣,进而准确区分房室界限。但是此法与MRI相关性偏低,有可能与右心室对比剂造影欠均匀有关[3]。
参考文献:
[1] 梁蕾, 许卫, 李坤成,等. 64排螺旋CT评价右心功能的方法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6):1025-1028.
[2] 马国民. 64排螺旋CT对右心室功能评价价值:54例临床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 2015, 43(11):1127-1129.
[3] 孙军燕, 张兆琪. 右心室功能评价的影像学方法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7(1):27-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