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菁 杨世丹 张杨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用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6月至12月,从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选取45例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间区间从我院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肺功能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以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有效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肺功能检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活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诸多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1]。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积极诊断、确诊病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我院选取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肺功能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予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6-12月,从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选取45例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间区间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7.4±3.7)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6.8±3.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诊断标准,不存在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排除存在其他肺部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肺功能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采用COSMED型肺功能检测仪分别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采用一口气法测定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具体包含了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以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极重度,其中轻度主要指FEV1%>80%;中度主要指FEV1%>50%,<80%;重度主要指FEV1%>30%,<50%;极重度主要指FEV1%<30%[2]。
1.4统计学分析
分析和处理数据使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21.0,t和均数±标准差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量指标,卡方和例数/百分率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数指标,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以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慢支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其具有不完全可逆性的特点,以老年人为多发,据统计,人群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原因多种,呼吸污染空气、灰尘以及大量接触化学品均存在关联,日常生活接的烟碱、焦油可导致支气管粘膜细胞受损,导致气道抵抗力减弱,诱发支气管痉挛,加大了气道阻力,最终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产生[3]。病情发作后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且随着气流受限程度的不断加剧,对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反应也变得越发敏感。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则可能并发出现肺部感染而导致病情持续加重恶化[4]。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以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肺功能检查属于一种具备高度重复性、无创性、相关操作较为便捷的诊断检测措施,患者耐受度较高,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单位时间中通过肺量计测定患者呼吸过程中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可对患者气道是否畅通、肺容量是否改变以及呼吸功能是否完善实施有效的判断,继而精准判断患者气流受限情况,判断病情严重程度[5]。
综上所述,肺功能检查可有效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宁, 王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 2016, 000(001):133-135,136.
[2] 文富强, 申永春, 陈磊. 肺功能检查在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实践:挑战与对策[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7, 040(012):891-893.
[3] 李锋, 周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9, 18(01):94-98.
[4] 高怡. 重视肺功能培训 规范肺功能检查技术[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 38(006):407-409.
[5] 庄哈娜, 许美, 刘瑜,等.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诊治中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