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6期   作者:吴银花
[导读] 现如今,每一个学科都陆续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进行阐述
        吴银花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民族中学 671400
        摘要:现如今,每一个学科都陆续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进行阐述,因为每个学科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核心素养也是大不相同的。针对历史这一学科来讲,核心素养包含的就是史料的实证、时空的观念、对于历史的理解、对于历史的解释,以及关于历史的价值观。基于此,对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引言
        高中历史教材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大板块开展教学,涵盖了国际、国内历史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利用好教材上的史料和插图,适时进行知识点的延伸,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和时事新闻,培育学生自己的历史理念,辩证分析历史、解释历史事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
一、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唯物史观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键是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方式上进行更丰富的设计,传统上教师一般都是采取直接提问的形式,这样学生不会感兴趣,还会感到学习压力,实际上即使是针对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提问也不会显得那么单一枯燥。生活化的问题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话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历史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身边事情融合到一起,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并且有助于对学生强化唯物史观的培养,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高中历史“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时,在分析新中国以来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科技成就的时候,要结合到国家的相关政策,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变化,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让学生们认识到正是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才促使人民生活得到各方面的逐步改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关系的进步,从而强化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
二、融入历史名人事迹,弘扬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英雄辈出,涌现了很多可敬的英雄人物,他们为民族独立、保家卫国奉献了一切,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都闪烁着家国情怀。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例如,在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这一课时,可以结合“两弹元勋”邓稼先,他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舍弃小家扎根罗布泊荒漠,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隐姓埋名28年。邓稼先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钻心科研、一心报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因为核试验辐射罹患癌症以后,在病房内依然坚持指导我国核事业,这种为祖国利益放弃自己的忘我精神,更为值得每一个高中生学习。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扎根稻田,一次次提升水稻产量,不仅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更是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年逾九旬的袁隆平院士每天坚持下地做科研、钻研水稻种植技术,生活艰苦朴素,却利用自己的积蓄设立科研基金、资助大学生,展现了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关注。这些时代楷模的身上都展现了爱国、奉献精神,这是当代高中生最为欠缺的精神品质,时代楷模身上吃苦耐劳、心怀家国的可贵品质可以陶冶高中生情操,有利于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合理构建教学方案
        高中历史教学本身具有强烈的学科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将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维度的层次去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生的背景和后期产生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将核心素养的思想融入到历史学习课程的每个环节,从前期的教学设计工作一直延伸到具体教学方法的输出,均能力求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着力于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和技能的深化情况。在具体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教师应该从思想开始转变,要有创新精神,贴合核心素养的要求重新构建高中历史的教学,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一列可视化的手段将历史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历史,感悟历史。
四、多角度提问,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当中,历史解释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史料为前提,促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现阶段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强,在组织学生开展史料分析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科学的运用史料和分析史料,导致学生对历史产生了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最终提供固定的答案,按照一定的讲解模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历史学习能力始终得不到真正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的时候,不应该用模板化的答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严格限制,而是要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允许出现不同的意见,促使他们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运用比较和分类的综合分析方法,深入思考和提出质疑,之后通过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进行论证,这样所获得的结论会更加科学准确。
五、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历史理解就是让学生依据史实,对于历史事件进行真实理解。老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产生“了解之同情”的理念,发挥出其自身的想象力,从而进行大胆自由的想象,以及小心细致的求证。这就要求学生可以真切地去理解和体会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事件发生的起因、造成的后果和影响都是需要进行论证的,从而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高校课堂构建中,教师应注重以构建合理教学方案、引入问题驱动教学、创设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拓展活动为出发点,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创新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陆卫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分析[J].新智慧,2019(33):6.
[2]王玲.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简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2):58-59.
[3]刘岳.浅析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