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芳
宜兴市张渚镇桃溪实验小学 江苏无锡 214231
摘要: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高。绘画是儿童美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绘画反映了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儿童情绪情感的表达,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表现,同时也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本文就注重儿童绘画心理,倡导美术教育原生态展开探讨。
关键词:儿童绘画心理;美术;素质教育
引言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活动,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和素质教育的推广之下,成为国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儿童美术教育,因其教育对象为3至12岁的儿童群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儿童美术教育研究。该年龄段的儿童们在认知、情感、机能和意志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因此,儿童美术教育应当遵循儿童身心特征,合理引导,寓教于乐,以人为本,保护孩子们的童心,呵护他们的创作热情,回归儿童美术的创作本原,通过儿童美术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儿童绘画的主要特点
(1)天真烂漫是儿童绘画的主要特点。教师和家长们经常以画得好不好,像不像为衡量儿童绘画的标准,但实际上不仅儿童的心理发展注定了儿童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完成对现实的刻板反映,儿童所掌握的技能和其记忆能力发展曲线也决定了他们的画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观和写实。“与成人的善于伪装不同,孩子们都是真情实感,没有欺骗和虚伪,只是自由地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通过画笔一一表现出来。”(2)夸张也是儿童绘画的基本特点。纵观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画里,不论是人还是动物,是太空还是地球,是夜晚还是白天,绘画手法都非常的夸张。人的头非常大,身体却很娇小,人脸上的眼睛和嘴巴往往很大,鼻子和耳朵却被忽略。山上盖的房子可以与顺着山势而完全不考虑地心引力,爬山的人可以腰不弯,腿不变,人在和外星人相处时,就像和其它小朋友聊天一样等等。这种夸张的手法也并非是儿童有意为之,而是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不够完善,表现能力有所欠缺导致的。(3)概括性也是儿童绘画重要的特点之一。儿童在绘画时做不到完成真实、客观、逼真地来反映客观事物,他们只能借助自己的记忆和想象,保留事物最粗糙的轮廓和样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有很大的不同,身高体重、样貌穿着、职业个性等等,但在儿童画的世界里,基本上都保有一致性,而笼统地分成了男人、女人、小孩、老人等类型。这样的方式其实是儿童技能缺陷的一种表现,他们还不能明确地区别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选择概括和提炼人的基本特征。
二.美术活动的几种功能
首先,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和在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作用。童年是形成生理机能的时期,绘画有助于幼儿完成视力和动作教育,同时促使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逐步理解周围的事物。儿童通过绘画,可以发泄情感,缓解紧张情绪,使其心情平静、愉悦。其次,绘画可以培养人的坚韧精神。使人有上进心和对事业的自信心,绘画可以培养人的耐心、毅力和做事的专注的习惯,培养儿童不怕苦不怕累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再次,天才不仅是有天赋之才,它既含智力因素,也含非智力因素。一个智力中等以上的儿童,经过良好的教育,也可以发展为超常儿童。高智商也并不等于天才,只能说他具备成功的可能性,只有同时具备优秀的个性品质,才能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因此,家长和美术教育者应加强对儿童内心世界和儿童的绘画潜能的认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教育体系。
三.儿童绘画心理和美术教育的目标
一方面是为提高儿童的智力因素,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审美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等。另一方面,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对他们成长最有益的更在画外,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和在现代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作用;绘画有助于儿童完成视力和动作的发展,促使儿童认识能力的成长;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总之,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
四.注重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美术教学探索
(一)顺应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美术教学
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轨迹,根据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规律,制定符合整体学生需要、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使儿童得到正确的引导。在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中,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中的校内美术教育无疑是面向全国儿童进行教学的主体机构,无论是学校按年级授课的教学划分还是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对学段的要求中都体现出了这一特性。但教师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是否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阶段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并参考儿童绘画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的进行美术课程评价将直接制约现实美术教学的质量。
(二)鼓励绘画中进行大胆的想象
低年级儿童生处于意向绘画向写实过渡的阶段,想象在绘画中仍占重要角色,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唱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安排命题作业,鼓励随意涂画,给他们留取充分的想象空间,充分赞扬他们绘画中的想象成分,积极引导和鼓励想象力创作,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留下想象的空间。
(三)符合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美术教学
无论是对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研究,还是对儿童美术教学的研究,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可以更好地接受科学、有效的美术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站在符合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角度思考美术教学,我们发现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与其说我们为了孩子在研究一种教育问题,不如说我们是在研究一种关系问题,一种教师与儿童(学生)、儿童与自身的关系问题。首先,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尊重处于儿童时期的孩子们独特,甚至是富有个性的绘画表达方式。教师应该在对学生,对儿童绘画、对儿童绘画心理学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符合其年龄特征的美术技能的指引。其次,教师是否尊重并善于感受孩子的绘画心灵世界。处于成长时期的儿童的认知,甚至是情感是不够完善的,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教师、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而有时正是这种独特的视角与认识才更具有艺术表现的魅力。最后,教师是否关注,并恰当的引导儿童探索自己与自己的内部心灵世界、自己与外部客观世界的联系。对儿童绘画心理学的思考,无论是儿童通过美术技能对客观世界的表征,还是通过绘画教学表现、丰富儿童的认知情感,这都是一种人与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关系性质的教学。只有充分的考虑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儿童与儿童绘画本身所蕴含的心理变化,才能制定更为有效的美术教学。
结语
绘画是人们最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人们可以运用绘画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象征地或具体地展现在图画当中。绘画反映了儿童对世界的认识,能够呈现儿童情绪,表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儿童通过绘画形成一个新的意识交流平台,这种特殊的交流再次激活、甚至深化了儿童内部世界的特殊心理感受。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儿童绘画心理学帮助学生正确的构建这种物化了的心理世界。
参考文献
[1]林雪.注重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美术教学探索[J].艺术科技,2019(5).
[2]陈翀.儿童画,独特的心灵之旅———儿童绘画心理浅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S3):227.
[3]张亚玲.儿童绘画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9(6):103.
[4]张晓涧.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