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涛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第一中学
摘要: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育教学而言,重要的不仅在于基础知识的传递,也更是在于借助课程教学,保障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以此学生学习和发展离不开基础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相应的也更是需要高尚的道德与思想。缺少道德和思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与限制。所以本文基于此,结合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为基础,分析与研究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进而借助道德观念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水平,进而能够保障学生群体获得稳定学习与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育教学;道德观念
一、引言
在新时代的教学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样重要,缺乏核心素养,学生就难以适应飞速变化发展的社会,而缺乏道德素养,学生就难以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高中生物是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与奥秘的学科,是注重科学探究的学科,对学生而言有着很强的道德教学价值,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与崇高的道德,需要教师提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道德教学的开展方法。
二、从教材中寻找道德观念渗透点
(一)唯物主义渗透
生物学是一门描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分析有关生活的现象,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生活的本质,可增强学生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也能在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挫折教育渗透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走出失败阴影。例如,在讲解动物的受精过程时,教师可以用语言激励学生:“父亲上亿个精子争先恐后地游向母亲的卵细胞,优胜劣汰,最终只有速度最快、最健康强壮的那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相遇并获得卵细胞的接纳形成受精卵,这就是最初的你和我,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竞赛中的获胜者,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以此暗示自己:我是最棒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使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人文关怀渗透
“人文关怀”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汇,简单的说,就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即关心、爱护、尊重其他人,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对周围的人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对弱势人群少一分鄙视,多一分尊重;对陌生人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关怀……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关系,小到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是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和谐整体。
三、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学生的道德意识需要进行教育和培养,这是因为高中生群体尽管接近于成年,但由于社会经验少,因此道德意识不够强烈,也更是会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强化和培养,这样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和道德意识,从而帮助其稳定学习和健康成长。
(一)诚实教育
做事先学做人,只有恪守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标准,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成绩才能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尊重。
(二)敬业奉献教育
当代的青少年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学校教育有义务有必要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介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
四、构建良好班集体
班级集体氛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表现。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学习、纪律、表现等各个方面都会非常好。教学生物之间的“种内互助”时,笔者讲解了蚂蚁群体生活、蜜蜂群体生活等,向学生介绍了生活中的常见例子,让学生了解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是很重要的。通过这些简单而常见的生物学现象,让学生知晓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知晓如何与人相处,并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互相帮助,积极创造和谐班级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渴望得到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关心、爱护和尊重,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学生对老师、班主任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他们在学校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希望得到老师、班主任的赞许和肯定,哪怕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温和的语调、友善的笑容等,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和鼓舞。只有用“爱”去碰撞学生的心灵,才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敬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提高思想品德。
五、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早恋、吸烟、饮酒和上网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正确地指导学生。在这方面,生物老师尤为重要。尤其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文化的多样性对年轻人的影响,年轻人不仅在性生理、性心理和发展方面从完全封闭到突然开放,而且在发展。他们的性价值取向不断模糊,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弱。中学生物学中有关于青少年教育的知识点。但在教学中,有许多现象经常被教师忽略,这样,学生很容易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性知识以及正确和健康的性心理,这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学习“生殖与发育”和“动物激素”时,笔者抓住机会,适时向学生讲解了一些性教育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青春期发育的特征,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打破性问题的奥秘,改变学生对性的无知和困惑,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性心理。此外,笔者还从生物学的角度告诉了学生吸烟和饮酒的危险,学生接受了,也改正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并致力于学习,提高了学习成绩。
结论
道德观念的教育是德育的基本体现,通过道德观念的有效教育和引导,可以保障学生群体健康成长与稳定发展。至此结合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有效分析和探讨如何在其中进行道德教育,实际的过程需要借助生命教育和人文关怀等教育理念,以班集体和学生个体为主体展开教育与引导,这样也更是能够获得更好的道德观念教育。并且生物课程本身涉及到的生物科学也与人们生活和学习有着不可忽略的联系,所以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有效落实道德观念教育,能够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以及保障学生群体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倪晓青.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19(48):18-19.
[2]孙正莉.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略[J].吉林教育,2019(44):29-30.
[3]刘江鸿. 高中生物SSI教学对学生道德敏感性影响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4]张玉良.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