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英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
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同伴的互助、团队的支持、名师的引领。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积蓄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后往往会进入迷茫期,需要借助外力进行突破,高层次的专家点拨,就会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惊喜。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在开展校本研修,成效良莠不齐。校本研修成效不佳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缺乏可行的模式、科学的方法和专家的介入等。传统的校本研修主要是在校内或校际间进行,更多的是行动研究,导致在理论上缺乏高度,在实践上缺乏深度,在应用上缺乏广度,在能力提升上缺乏效度。新冠疫情背景下,云研修成为了教师们一种重要的个人成长路径。
一、借力技术搭云研修平台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教与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便捷化,而且移动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围墙,学习者可以借助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样,教师的专业研修也可以通过新技术的支持来实现跨区域、跨时空的研修。
疫情期间,我们致力于创建云研修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通过钉钉、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分别搭建不同的线上研修平台,主要有“观点云碰撞”“资源云存取”“课堂云观察”“成长云分享”。 在云研修平台中,老师们可以相互借鉴、交流、沟通,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疫情之后,我们的研修团队继续借助线上的研修平台深入开展各类研修活动。
二、建立三级工作坊研修模式
网络研修联盟的有效建立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在疫情期间建立了“三级工作坊”的云研修协同学习模式。“三级工作坊”是一种基于学术思想和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传播的设计,强调专家和名师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我们把这样的基于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术研修平台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顶级设计,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和各个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号召力的名师,组成一个专家指导团队;第二个层级,主要由遴选的体现较大覆盖率的种子教师组成:校级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教研组长,或者是有一定学术辐射能力的优秀教师;第三个层级是种子教师所辐射的一般教师,或学校中的活跃分子。他们具有草根特征,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基层,主要面对的是具体问题,而在他们的专业成长中,饥渴于得到专业支持。这样的分层式工作坊研修既可以实现专业引领,又能较大面积覆盖一线教师。
我们先后组建了三个拥有共同特质的研修团队:一是以市内外学科专家为导师的研修助推力量,成立研修联盟引领团队;二是以校级及校际名师为研修主体,成立研修联盟奋进团队;三是以校内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联盟后备力量。
三、跨界破学科壁垒求融合
当下学科分科太过专门,导致教师知识被局限于自己单一的学科。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因此,我们要注重打通学科壁垒,交叉学科知识的培训,让教师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具备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基本素养,能承担多个学科的课程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科综合化的基本理念,也要求各科教师之间加强联系,增进了解,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云研修平台的建立为实现跨学科融合提供了可能。在云研修平台中,老师们既可以看见学科内的同伴,又可以和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这样的培训模式,有助于教师不断实现多学科的融合,促进自我成长。
四、规划教师成长三大愿景
在“愿景领导”理论支持下,可以避免教师陷入“游兵散勇”的困境,走向“一带一路”式共同发展的方向。我们在校本研修中将教师个人价值引领和学校文化引领融合,促成学校教师积极投入与主动奉献到团队之中,实现个人和团队成长的双赢。
在团队中,根据教师的成长特点共同规划“三大人生愿景”。以教师不同层次阶梯式发展为目标,三进阶促进教师发展,从经师——“奋进之师”发展成为名师——“优质之师”,最后成为名家——“引领之师”的过程。
这样的方式是为了让每个教师都要学会看见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路,激发联盟中每一位教师的前行动力。
教育名家们的教学探究精神与个人成长经历所投射出来的人性魅力与光彩是值得借鉴、学习、模仿的典范,走近名师、亲近名师、模仿名师、成为名师成为职业奋斗的理想与目标。寻找适合自我的教育专家、名师,作为自己学习的模范,做到善读(读专家、名师的著作)、善学(学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等),把心中崇拜的教育家当成自己的虚拟导师,成立虚拟导师团队。鼓励联盟老师根据喜欢的虚拟导师,适时观摩名家讲座、名家课堂实录并计时梳理反思。
五、践行“1+X”云协同
“云协同”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团队在云研修平台中进行广泛的协作,寻找到彼此的增长点,促进共同进步。
“1+X”是指在工作坊的基础上进行多元拓展,可以是学科层面、可以是研究领域等。探索以构建工作坊研修促进教师协同发展的校本、校际研修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品读赏析式、情景触动式、多点聚焦式、激情创意式、整体联动式、案例研究式、闲暇交流式等。
如:工作坊开展“品读赏析模式”,通过阅读、欣赏、亲近的方式,教师学习积累理论知识、观摩课堂实践、感受精神魅力,不断提升教师学习力。通过观摩名家经典课堂名家教育教学论著,转变自我固有思维方式,培养教育教学创新思维,努力转变教师阅读方式。工作坊推荐“共读一本书”专题阅读活动以及“共赏创先泰克云”专题名家论坛活动,领悟教育真谛。《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陶行知教育文选》以及各类学科专著成为共读书单,以“论坛”为舞台,实现品读、分享与提升。
工作坊每学期定期开展校级、校际、联盟内的案例研究活动,加强课堂转型典型课例的实践与展示,把握课堂主题里面诊断课堂微观问题,逐步形成四部专题研修。
总之,在团队协助的模式之下,根据阶段式培养目标和研修方式,在相应的发展期内得到最大价值的自我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各级展示等,让自己的各类舞台展示自我,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