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中学
初中心理素质教育是按照初中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其个性和谐地发展。现在的初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大,家庭普遍比较娇惯子女,社会环境复杂对初中的心理也有很大影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据,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一、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下规范进行。然而部分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甚至缺乏正确的认识,视其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导致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出现一种“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局面,其重要性仅仅体现在喊口号和应付上级检查上,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倾向。
2.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准有待提高。由于目前教育体制强调应试教育,而作为非应试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受到学校领导、家长以及学生的忽视。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由班主任或政治老师兼职即可;有的学校尽管招聘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老师,但其专业素质不高,加之学校经常安排其他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关的任务,削弱了心理健康教师的地位,致使心理健康教师难以发挥其作用;此外,学校很少提供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活动,此举不利于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水准的提高。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要遵循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关怀,把学生的主体发挥最大化,不让教育流于形式。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人格与情感方面帮助初中生的心理机能不断地完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改善,使学生心理品格得到发展。
面对当今初中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就可以知道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要在德育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明确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目标定位的过程中,要明确目的,并且适时地开展形式各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把当代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地激发初中生心理潜能,帮助学生全面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引导与宣传,辅助学生心理咨询的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在学习、择业、交友方面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2.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偏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成熟是每个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出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惯用成人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简单地把他们分为“好”和“差”,其结果必将扭曲和损害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
3.教师要掌握初中的心理特点。初中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充满生机、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初中生,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初中心理正处在迅速发展趋于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作为这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初中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地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初中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爱又爱别人,把友谊看成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伙伴,会使他们感到苦恼孤独。友谊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和安慰、赞扬,往往比家长、老师的作用大。但由于初中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衡,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不平、认识能力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