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出情境,喻出精彩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6期   作者:罗文文
[导读] 比喻,又称打比方,是指用类似的东西来描述另一件事。
        罗文文
        东莞市东城花园小学
        摘要:比喻,又称打比方,是指用类似的东西来描述另一件事。比喻句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的有无及变化,比喻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明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并且用“像、如、似、仿佛、犹如、好像”等喻词把两者联系起来的比喻。例如:①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一年级上册《影子》)暗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示判断的词语来充当。例如:蓝天是白云的家。(一年级上册《an en in un ün》)借喻是指用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本体直接被描述为比喻对象。例如: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一年级上册《项链》)纵观统编版一至四册语文教材出现的比喻句,其中明喻句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数是用“像,好像”做喻词。暗喻总共出现了12次,大部分以“是,变成”做喻词。由于借喻比较隐晦、深奥,所以低年级课文只是偶尔出现借喻的句子。根据低年级教材5次比喻句的知识训练都是针对以“像”为喻词的明喻句,而且这种类型的明喻句在低年级教材中俯首皆拾,因此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低年级比喻句教学的重点是以“像”为喻词的明喻句。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比喻句不要求掌握语法术语及有关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感性到理性螺旋上升认识、理解、运用这些语言现象。所以我们在比喻句教学中,要做到学段备课与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将整册教材乃至整个学段四册教材出现的训练点依条归类、梳理,用“串珠成链”的方式把散落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使比喻句的训练在整体中螺旋上升,以达到循序渐进学习比喻句的效果。
一、寻觅原点,初识比喻句
统编版教材最早出现比喻句是《过桥》中的“计算题、三四道,一排等号像小桥”。(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第七课儿歌)。之后拼音课也出现了一句:“蓝天是白云的家。”《an en in un ün》。 《小小的船》从课文句子“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出发,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 “蓝天” 、 “闪亮的星星” 用 “像 (什么)” 展开。一年级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量是有限的,对比喻句的认识尚处于模糊感知阶段。因而在第一次进行比喻句的教学,教师应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通过本体和喻体的对照,让学生借助于想象来初步认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从而达到寓情于形,寓情于景的教学效果。例如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是这样教学《小小的船》:
         师:(指着板书的课文)课文第一个句子就写了月儿,是什么样的月儿,你们看月儿怎么样可爱?
        生:这月儿小小的,两头尖尖的。
        生:这月儿像小船,也像镰刀。
        师:那么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呢?
        生:这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师:现在有哪小朋友懂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当中加上一个什么字,就可以把这句话联系起来?
        生:加一个“像”字。
        生:就是“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师:对!第一个句子就是这个意思。大家一起读一遍。
        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启发)课文中的小朋友,看着弯弯的月儿,为什么觉得像小船,而不像香蕉不像镰刀呢?他想做什么?
生:老师,我知道了,香蕉只好吃,不好坐。
师:小朋友讲得真好,那你看看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
生:(神往地)想!
师:(描述)如果现在正是夜晚,你坐在院子里抬头看着蓝天,蓝天上有星星又有月亮。

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觉得它多像一只小船,你们听着琴声(弹《小小的船》曲子)。
二、巧妙对比,理解比喻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园地六》选录的五篇课文中,第5课《影子》、第6课《比尾巴》都出现了比喻句。编者有意识地在这个单元多次出现比喻句,让孩子在反复接触中认识、理解比喻句。根据课文语境中,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帮助孩子充分地认识事物,比较事物,找到本体、喻体的相识点,并以孩子的视角去解读。不仅可以使孩子认识、 理解了比喻句,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只有两个相似的事物才能放在一起类比,为孩子讲恰当的比喻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尾巴》 一文中有一句话:“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句话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较难理解。怎样使孩子们轻松地理解这个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对比方式来引导:
        师:孩子们见过松鼠的尾巴吗?
        生:没有。
        师(出示图):看,孩子们,这就是松鼠的尾巴。你看它好看吗?
        生:好看。
         师:怎么个好看?
        生:它毛茸茸的,
        生:还松松的。
        师:你们说的真好。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呢?(出示伞图和松鼠尾巴图)
        生:哇,松鼠的尾巴很像雨伞呢!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儿歌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这就是把两个很像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楚松鼠尾巴的样子了。
三、观察图片,练说比喻句
        “合理的想象”是写好比喻句的基础。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元素是: 读句子,想象图画。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抓住句子中重要词语,联系生活经验或想象生活经验,在脑海中再现句子中描述的场景和画面的能力,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本单元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也以 “想象” 为训练点,设置比喻句式练习。如:
        田野  
        葱葱绿绿的  
        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图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简单、明确、具体。在教学这一单元比喻句练习时,我们可以引导反复读这3个句子,想象这3个句子在表达上的相同之处:第一行写景物,第二行写景物的特点,第三行写“像什么”。然后出示一幅幅图片,鼓励学生根据图片,展开想象,自由表达。图片的出现打开了学生发现的思维,图片的使用也降低了比喻的难度。另外,鲜活的比喻句源于鲜活的生活。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物品相似的呢?结合学生的生活大舞台,走进大语文的世界,在生活中学语文,学生能说许多优美的比喻句,甚至越说越精彩。
        通过对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比喻句学习要求和安排的梳理及分析可以看出:比喻句的学习同其他语言形式的学习一样,都有一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胸中有全局,下功夫深入研读语文教材,梳理整合教材呈现的训练点,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每次的训练体现不同的层次,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单项到综合,从课内到课外,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螺旋上升,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益民.“月亮船”的启示——听李吉林老师教《小小的船》后[J].小学语文教学,2003(4):35—36.
[2]黄连城.为何而求,让比喻教学有了分寸[J].小学语文教学,2010(3):38—39.
[3]王婷婷.小学生比喻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2012(3):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