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沈阳市盲校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综合提高盲生素质,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创建盲生的素质型课堂,我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素质型课堂教育的重要性
二、改革评价观念——“全员过关,分类推进”
三、改革教学方法——“问题教育”取代“去问题教育”
四、改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育技术
五、改革境界——点燃创造之火
关键词:
改革创新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浅议如何创建盲生的素质型课堂
改革与创新是中国未来教育的走向,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又是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特殊教育领域中的盲教育来说,学生在校时间的百分之九十是在课堂中渡过的。课堂教学是综合提高盲生素质,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下面就创建盲生的素质型课堂,谈谈我的想法。
一、素质型课堂教育的重要性
(一)、塑造健全人格
盲生由于视觉上的障碍,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心理扭曲,人格不健全,喜欢主观臆断,性格比较自卑,不宽容,狭隘自私。所以,在各种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应该成为盲校素质教育教学的先导。
无论是在普通学校还是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是要传授知识的,但传授知识只是最基本的目的,其更高目的是通过知识来启迪智慧,启迪思维,达到透过知识与智慧唤醒人性,彻悟人生,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学会做人”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支柱之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献指出:“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寓一切教学活动之中。
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外语等文科,是以社会问题,国家大事,国际事物为研究对象,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刻的社会哲理。从中可以学习诚实正直,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优秀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助于形成健全人格。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以物质组成、结构模式、变化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强烈的客观性。通过对这些学科的学习,可以熏陶学生崇尚自然,实事求是地唯物主义观点,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大志向,培养出有勇气,有毅力等心理素质。
(二)、能力培养
盲人由于视觉缺陷,他们的能力更是不及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常六周岁儿童在上学之前已经能很好地区分自己的幻觉与现实。但六周岁的盲童有时却无法区分,比如说盲童听人说学校里有许多鲜花,他就会告诉你:“我看到了许多鲜花,什么颜色的都有。”而实际上他是没有颜色这一观念的。所以在盲生的课堂上,如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显得很重要。
针对盲生感官上的缺陷,开设定向行走课,从辨别方向到借助盲杖行走,培养他们的独立行走与空间定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从摸读、识词、朗读、造句等基本知识入手,进行复述、表达、描写、演讲等能力训练,在训练中加快思维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从加减乘除,积累、消耗、分配等知识入门,来培养数学思维,这种思维有利于学生从数字的观念去观察,解释事物的空间位置和数据信息,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和习惯,能最迅速、最简洁又最准确的抓住事物本质,还有利于提高严谨、忠诚、坚定的心理素质。
知识是科技的基础,是发明创造的前提,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和一个足够长的杠杆,他就可以把地球挑起来。他为什么这样狂言呢?因为他懂得杠杆的利科学原理。
二、改革评价观念——“全员过关,分类推进”
评价一堂好课,既要看每个学生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是否达到全员过关,还要看各类层次的学生是否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任课教师在思想上要明确面向全体。盲生的能力各不相同,在针对他们的分类教学过程中,可以按视力的不同程度分为全盲、半盲和弱视三类;按他们的智力情况又可分为智力正常与弱智两类。因此在教学中,两种分类要交叉、穿插进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待开发的潜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人都是可以教育的。”盲童也有待开发的潜能。我们在实践中不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盲人吗?我们没有理由说:“你是盲人,你没有前途,你不能成才。”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坚持以最优化的教学艺术,吸引感染各层面的每个学生,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每一节课都能把知识的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规律深深刻在脑海里。一节成功的课要使学生感到无论在课内和课外都身心轻松,自由发展;一节成功的课是让先进的吃得饱,后进的吃得好,全员过关,人人长进。
三、改革教学方法——“问题教育”取代“去问题教育”
认识、理解、记忆等一系列思维心理活动,必须由学习主体自身来完成。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当然要教,但尤其致力于导,导是更高级的教,如指导、引导、诱导、辅导和劝导。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去问题教育”,教师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那么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当学生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在“一言堂”中,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提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袋的问题。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多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再回答你们,你们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书,这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师生共同的探讨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业才能不断进步。
四、改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育技术
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从工业化、电器化、自动化发展到数字化。当前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主要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教师应对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有足够的认识。首先,盲生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通过图像与声音来刺激大脑,加强大脑对信息资源的吸取,这是完全符合感知的科学规律。再次,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图像,声音及文字配套来刺激理解、记忆等思维心理活动,也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一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实行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手段。
五、改革境界——点燃创造之火
创新源自独特、新颖、多向、求异、转化、非逻辑性等思维方式。盲人也是有富于创新精神的。现行的盲文点字,就是法国的盲人从一种军事情报代码中得到启发,创造了现行全世界的点字,为全世界盲人提供了交流与记录的文字工具。发展盲生的创造思维成为素质教育课堂中的第一要务。创造的灵感要在长期积累的前提下偶然得之;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怡然得之;在刻意追求的过程中尤意得之;在寻常思维的基础上反常得之;在和谐的环境氛围下欣然得之。作为一名教师,探索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十分重要。
二十一世纪是以创新为主题的时代,素质教肓势在必行,特殊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盲人的素质更是有待于提高,让我们共同探索吧!
参考文献
《青年教师》2002年第1期 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
《青年教师》2002年第2期 变革与创新:中国未来教育的走向
《盲童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