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6期   作者:胡微
[导读] 伴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优秀成果,
        胡微
        江西省体育运动学校    江西南昌    330006
        摘要:伴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优秀成果,可是与信息化教学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中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就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中职计算机;应用
        中职教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长期以来,我国更为重视体系化建设与理论人才的需求,忽视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需求,所以,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大都采用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是中职院校进行信息化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与前沿,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化与资源化优势。所以,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院校应积极地把计算机专业信息化程度高、专业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融入中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中,提高计算机课程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对计算机教学进行优化,同时也有利于其他专业的信息化新发展。
        1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条件不足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种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的存在对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中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它的教学核心就是实践性教学,学生在学校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些专业技能,以此来保证自己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在相应的行业中立足。但是,根据中职教学现状来看,一方面,是教学教材过于陈旧,没有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导致脱离实际;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室的硬件设备过于老化,有些甚至无法正常使用,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方案,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相关研究显示,很多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尚未正确认识到互联网的优势,只有少数学校采用了互联网技术,其余的学校都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1.2 学生基础差异大
        首先,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较广,多数是中考落榜生,相对来说缺乏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没有浓厚的学习气氛,不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由于互联网上的软件五花八门,和办公软件的应用相比,网络聊天和游戏等更容易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最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两极分化严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1.3 教学模式单一
        虽然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有了相对系统的教学模式,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大多是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演示进行操作,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导致了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过调查,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欠缺,并没有将学校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当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局限于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无法考查学生对于该技能的应用效果。
        2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1 构建创新型教学体系
        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的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如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教学是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之上合理运用现代化网络、手机、多媒体教室等多种教育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针对社会岗位需求和实践应用,选取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将理论内容分解传授、以学生为主体,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要素,制作系统的教学计划,包括课堂主线、教学案例以及延伸知识点。除了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有限和无线网连接实验资源,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2.2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索的状态,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求知、探索、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达成学习目的,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课程开始进行之前,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提出要求,使学生在学习前利用各种有效的渠道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通晓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制作基本图形”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便把示例任务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学习和摸索示例的绘制方法,并可以提前研究一部分背景或者内容的绘制。教师既可以让学生把预习成果发送给教师提前检查,也能够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予以评价。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必然得到有效的提升。
        2.3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创设学习情境
        在校学生学习课程较多,学习节奏也比较快,能够随意支配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学生有许多的碎片化时间。假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学习,那么则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时间利用率。因此,中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划分,用一些较为短小的内容讲解这些知识点,促使学生有效地利用他们的零散时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变为文本或者视频的方式在网络上进行保存,再将这些内容通过学习平台发送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实现网络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的学习记录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的聊天功能与学生进行沟通,甚至可以以此来模拟课堂学习状态,从而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进行沟通,激发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把网络学习平台的论坛模块利用起来,在论坛中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发表的文章和想法也可以进行更改。学生通过论坛讨论和分享,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化学习手段进行学习,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建立学习认知,在论坛上进行的讨论和探索相当于开启一个个头脑风暴,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情境当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研究创作,充分地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到计算机学习中来。不仅如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计算机课程项目进行指导的时候,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帮助学生通过自我研究探索与网络学习讨论拓展自己的认知范围。
        2.4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教师会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的难点上,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耗用了不少课堂时间,但是很多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这些难点内容,更难以将之用于实践。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如果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充分地利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将计算机教学难点使用信息化手段制作成视频、音频等,再将这些有趣的学习资料发送到学习平台上,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看和收听这些内容来进行预习,还能够在课后返回观看没有理解透彻的难点,这样学生即使没有在课堂上完全理解教学内容,也能够在课后通过自学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缺。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便能够自主地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养成网络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更进一步的自我提升提供学习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了。中职计算机专业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主要途径,相关教育者要积极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将信息化教学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实现完美的融合。通过这样新型的教育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闫志英,向晓宏.浅析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问题[J],科技信息.2007年10期.
        [2]王红梅,费文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3]王高亮.对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0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