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教学的整合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期   作者:沈静
[导读]

        沈静
        温宿县第五中学843199
        对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而言,“压强与浮力”一课非常重要,属于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体系之一,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传统的物理大气压强教学方式往往与现阶段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存在较大出入,这也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收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进行紧密结合,与现阶段新课程教学标准中物理科目标准要求较为符合,即:初中物理课程应该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结合,使得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积极发挥。
         一、“压强与浮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分析
        (一)实验操作精度高
        对于压强与浮力这一知识内容来说,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应用教师实验演示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但是在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等相关实验的时候,往往这些实验对操作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即使很多教师的物理实验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但是也很难保证实验可以一次成功,有时候甚至需要进行三到四次的实验才能够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实验结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自身的实验积极性,并且耗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现,使得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经常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实验容易产生偏差,从而使得最终的结果准确性降低。归根结底,是因为在进行液体内部压强因素探究的时候,存在一些限制性问题,例如,设备要保证良好的气密性,不能出现漏气现象。一旦实验失败,就必须重新进行,严重浪费了课堂时间以及实验物力资源。而如果应用信息技术来对这一实验过程进行展示则变得容易很多,主要通过多媒体设备视频播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成功实验的整个过程,并且可以任意控制播放或者暂停,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对重点实验环节进行深入分析。
        (二)实验原理不易理解
        对于压强与浮力教学来说,在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到连通器等结构的应用,当上游闸门开启的时候,闸室与上游的河道会构成一个完整的连通器结构,当下有闸门打开之后,闸室与下游河道也会构成连通器,这也使得落差较大的河面可以让船只正常行驶。但是在学生刚刚接触连通器的时候,往往在理解船闸是一个大型连通器的时候存在一定困难,经常会导致理解偏差的情况出现,因为所展示出来的实验画面是静止的,教师在对这一手绘的画面进行讲解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不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索以及学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自身的实验探究热情。而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应用之后,便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可以将动态状态下的船只流动情况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二、压强与浮力教学案例——《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分析》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题
        教师:当一列火车从我们身边行驶而过之后,我们身体会不由自主的向前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问题情境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将将为抽象的压强与浮力知识转化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接下来的模拟动画播放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及共鸣,从而达到引题效果。
        (二)确定重点,分组教学
        教师在展开本次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投屏设备向学生展示“伯努利实验”,并且注意让学生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装置中流体流动到哪个位置时流速最大?第二,当液柱的高度发生明显变化时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
        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演示的方式了解到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验装置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提升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以及重视程度,明白任何一个理论知识点都是有实验现象对其进行支持的,无论是宏观实验还是微观实验都是如此。
        (三)总结问题,概括重点
        教师在完成本次物理实验探索教学之后,应该对其中的重点环节进行概括分析,从而起到强化学生记忆以及理解的作用。在进行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强调流体与压强原理的应用范围以及其危害,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很多物理现象的产生都在物理教材中有相应的理论作为对照,这样也使得学生对日常生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保持持续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物理学系以及探索。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讲解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回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物理课程而言,“压强与浮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一,学生在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情况以及掌握水平会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在中学物理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在展开这一部分知识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物理学习主动性,这样也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将信息化技术与“压强与浮力”这一知识点进行结合,可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顺畅,有利于学生的课堂结构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有更加具象化的理解,也更加方便教师与学生对其中一个实验环节进行反复探讨分析,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红冲.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的整合模式研究[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18(7).
        2.亢彪.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分析[J]. 学周刊, 2017(21).
        3.1、管长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初探》 2002(9)
        4.2、郑春和《中学生物理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20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