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汝平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523000
摘要:“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实施的新时代,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精准育人新模式,与行业企业对接,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项目,构建校企共建共育人才培养机制。文章以商贸类物流专业为例,从精准育人机制建设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条件改善、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提出实现“双精准”育人的整体设计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育人;整体设计
一、精准育人的理解
“精准”一词,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精炼、准确的意思。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精准”这一词被广泛运用到各个不同的领域,作为以向社会输送适用专业人才为己任的职业院校,精准育人将是新时代的要求。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
根据粤教职函[2017]204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争先创优储备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从2017年起,面向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分批立项建设300个左右“双精准”示范专业,发挥其在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方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本校、本地乃至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升。这是教育行政部门从政策的高度进行主导,职业教育要精准育人,强调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企业对精准育人的需求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所有企业都希望从职业院校招聘入职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对接上职业岗位的用人要求,也就是职业院校的育人标准与用人需求相对接。根据来自广东教育信息网报道,为落实推进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以下简称“双精准”)工作,省教育厅组织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部分专家学者一起论“道”,共同探讨如何更好推进“双精准”工作。企业代表之一熊自先指出:“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意味着职业教育发展不能千篇一律,应对应专业特点,对准企业要求谋精准。”另一个企业代表姚招平则强调:“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关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同时,应以行业某几个主导企业的共性为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同时要高度关注职业态度和素养的培养,为毕业生的就业实现和整个职业生涯的个人发展夯实基础。”
(三)职业院校的育人理念转变
改革创新,理念先行。育人理念的转变,是引导职业院校实现“对接企业、精准育人”的风向标。省教厅组织“双精准”推进工作研讨会上,来自各职业院校的领导一致肯定:精准育人,是职业院校必须遵循的育人理念。刘国生提到:“以‘双精准’为方向,出台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指导意见,指导与支持职业院校做大做好做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精准对接,实现精准育人。”因此,职业院校应该从理念转变开始,围绕“目标定位准、办学条件好、校企合作深、诊断改进实、人才培养优”的总体建设目标,从政策、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对示范专业建设予以倾斜支持。
二、物流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推动下,有幸立项进行示范建设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机制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和发展,特别是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以某校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物流专业)为例:经过三年的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该校物流专业已经形成了学校与企业联动共建、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协调发展的“双元联动、双能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对接物流管理职业标准、符合物流行业企业发展的“宽基础、多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有多家校外定点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参观——见习——顶岗实习”阶梯渐进式实习模式;拥有一支教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项目教学、小组活动教学、翻转课堂等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物流产业正加速走向供应链化、信息化、国际化,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物流专业育人机制的建设,必然要积极响应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主动对接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新方向,对接企业用人新需求,调准专业育人方向,创新专业教育内容,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的应用型人才。
三、物流专业精准育人的整体设计
(一)创新精准育人体制机制
“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需要集全校的资源、人力和物力来共同推动。因此,在项目顶层设计上,需要从学校层面到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再到专业层面,从政策、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1.成立包括校长、主管副校长和教务、教研以及校企合作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内的“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指导项目建设规划,并监督项目建设的开展及进度落实。
2.专业负责人牵头组建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落实建设方案的实施,推动项目建设任务进度。
3.积极发挥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定期对专业(技能)方向动态调整论证、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以及专业教学诊改等方面进行指导。
(二)以“双精准”为导向,创新育人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 “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要求,做好人才需求新动向的调研工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标准等内容,从指导性文件上保证育人的精准性。根据目前中职学生的走向,可以分为就业和升学两个方向进行修正完善:
(1)就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所对接企业需求,按照校企“双元联动”的模式,将行业标准、企业岗位技能等元素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通过企业冠名专班、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形式,提升对接企业育人的精准度。
(2)升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升学目标高校仍然以高职院校为主,升学途径主要有普通高考“3+证书”、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等。以“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为例,拟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与衔接高校充分沟通,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要精准对接,既要完成中职阶段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升学后学习提升对文化基础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高职衔接的两家院校,可以选择同一家合作企业,对三二分段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
2.改善专业教学条件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精准育人的实施保障。因此,改善专业教学条件是推进精准育人的有力保证。
(1)实训环境的升级改造。掌握行业企业发展新动态,及时升级改造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技能培养方向与企业对接的精准性。
(2)分层分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过硬的师资团队,是精准育人实施的推动者,因此,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是组建校企混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深度合作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与校内的专任教师共同完成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任务。
二是以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主干,分层次带动专任教师队伍的成长。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通过培训学习、企业实践等形式,加强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从而整体提升师资团队的综合能力,为实现高质量精准育人提供最为有力的保障。
3.对接行业企业,校企深度合作
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校企合作机制,提升校企对接的精准度。与定点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开展校企人才共建共育项目,积极探索校企双方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上的深度合作。
四、结语
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政策导向,更是企业用人需求的呼声。中职学校“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相信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经过三年的改革发展,成功立项的物流专业必将会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条件、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质的飞跃,从而实现“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钟飞燕.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深化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探究.教育与职业.2018(22).
[2]李硕明.“精准对接,精准育人”——面向职业发展的岗位技能课程教学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
[3]广东教育信息网.
作者简介:陈汝平,女,1970年生,汉族,广东高州籍,本科学历,高级讲师(副高)、高级物流师,以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现就职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任商务物流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