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关系,通常都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家按其地缘政治地位、整体实力也有大国、中等国家与小国的区分,会有不同的战略利益和考量。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堪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在此背景下,同年八月,巴基斯坦独立,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自治领,苏联开始与其产生关系。在关系建立之初以及两国随后几十年的交往中,两国彼此之间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认知因素会极大影响到彼此间外交政策的制定,并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苏巴关系;认知因素;影响
一、苏联对巴基斯坦的认知
曾有人说过,在国际关系的棋盘上,一流国家是棋手,二流国家是棋子,三流国家是棋盘。可以说,大国是国际关系的主导者,尤其在处理与弱国的关系当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同巴基斯坦相比,苏联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全球视野的超级大国,各方面实力远超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只是一个年轻而又古老的国家”[参考文献:
李德昌:《巴基斯坦的政治发展:1947-1987》,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在其成立之初,经济陷于崩溃,实力极为虚弱。巴基斯坦的国家性质、民族和宗教属性、在南亚以及全球冷战大背景下的战略地位,给苏联带来了不同的认知因素和国家印象。
一方面,从国家整体角度来说,苏联认为巴基斯坦只是一个面积中等的贫弱的穆斯林国家。在冷战中,苏联处理国际关系时一直坚持意识形态武器,在推行对外政策与处理对外关系时,把是否与其意识形态相符看得非常重要。而巴基斯坦是以其国父真纳倡导的“两个民族”的建国理念来立国的,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对伊斯兰教的坚定信仰是其建国的根基,也是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苏联并不认同巴基斯坦这样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基础来立国的国家,斯大林曾对一位外交官说:“以宗教为基础来建国是多么的原始。”[ K.P.S.Menon,The Lamp and the Lampstand(London,1967),p.28.]另外,“苏联也不认同真纳‘两个民族’的理论,因为,它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定义。”[ J.V.Stalin,Marxism and the National and Colonial Question(London,n.d.),p.8.]根据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概念的界定,构成国家的元素里是不包含宗教这个因素的。
另外,巴基斯坦历史上长期作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巴基斯坦分治后,原英属印度的大部分的工业基础和资源都划归印度所有,国内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极为贫困,“1949年巴基斯坦的人均国民收入仅有51美元, 属于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兰江:《试析1947-1972年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4月第4期,第80页。]这些都导致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疏离巴基斯坦,并将巴基斯坦定义为一个无法长久支撑的弱国。
另一方面,苏联从地缘政治角度也比较重视巴基斯坦。在冷战刚开始时,苏联的斗争焦点和视线主要都集中在欧洲,在亚洲地区,视线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内战、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上。但很快,随着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第三世界国家越来越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苏联很快开始意识到与美国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是巴基斯坦在连接中东地区和远东地区的南亚地缘中本身还是有着比较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卡罗伊(Olaf Caroe)把巴基斯坦置于在更为宏观的全球地缘战略棋盘上来论证其战略重要性。卡罗伊认为,巴基斯坦恰好处于四个地区——欧洲、俄罗斯西部;俄罗斯的欧亚大陆南缘;印度洋和非洲的结合部。
‘这个重叠的区域从克什米尔往西、穿过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阿富汗、波斯(伊朗)和肥沃新月地带,直抵埃及,略呈弧型展开。。。。。。’”[ 宋德星:《论巴基斯坦的安全战略——地缘政治方面的的强制性因素》,《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6期,第107页。]在苏联的战略目光中,带有重要的中亚和中东属性的巴基斯坦,是一个有一定重要性的次重要地缘国家。
二、巴基斯坦对苏联的认知
和苏联相比,巴基斯坦只是一个弱小的国家,诞生之初,巴基斯坦内部困难重重,外部还有印度带来的巨大安全压力。严峻的形势迫使巴基斯坦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以获得援助和安全上的保障为核心,加上巴基斯坦处于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常被侵入的西北门户位置,在看待与苏联的关系时,巴基斯坦既把苏联作为经济上的援助者,同时又视苏联为安全上潜在的威胁者。
一方面,巴基斯坦非常需要超级大国苏联的经济援助。自1947年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经济困难一直非常严重,分治后同印度相比,巴基斯坦只分到了占英属印度工业企业总数9. 6%的1414家工业企业, 而原英属印度的314万工人中, 巴只得到了占总数的6. 4% 的20万工人。而且,巴分到的这一小部分的工业企业还存在规模偏小、资本较少的问题,这些都使得巴基斯坦的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水平也较落后。另外,巴基斯坦还存在严重的经济结构单一,人民消费水平低的问题,“巴国内的日用消费品极度匮乏, 可供取用的物资严重不足。”[ 兰江:《试析1947-1972年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4月第4期,第81页。]
另外,印巴分治后,两国成为世仇,但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力量对比却严重地结构性失衡,国内几近崩溃的经济形势又使巴基斯坦国防安全形势愈加恶化,巴基斯坦亟需得到国外的经济援助来发展经济和国防力量,尤其是工业与经济发展需要生产资料与技术援助,巴基斯坦领导人呼吁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此方面予以援助,如“1949年5月31日在伦敦,在请求英国投资者不要害怕在巴投资时,巴财政部长吴拉姆·穆罕默德声称其国家欢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外国资本的投资。”[ Raghunath Ram,Soviet Policy towards Pakistan,New Delhi,1983,p.166.
作者简介:陈天雄,1988年6月,男,汉族,河北沧州市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助教,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博士生,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然而,西方国家坚持附带给巴基斯坦所不能接受的政治条件,巴基斯坦谋求发展与苏联的商贸关系变得迫在眉睫,尤其是苏联在二战后以极大的建设热情和领世人瞩目的速度完成了国内经济重建的成就,使苏联成为包括巴基斯坦在内战后很多民族解放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榜样。这些情况使巴基斯坦将苏联视为经济上的援助者。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又视苏联为安全上潜在的威胁者。从历史上看,不管是彼得一世为十七世纪的俄罗斯设计的三条南下印度洋的路线,还是近代以来,沙皇俄国在阿富汗与大英帝国进行激烈的“大博弈”,都企图将势力侵入中亚南亚地区,获取印度洋出海口。苏联政府实际上也继承了沙皇俄国的扩张政策,并不断向中亚和南亚地区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的扩张政策,力图使中亚及南亚地区成为其势力范围。至巴基斯坦建立后,苏联已经囊括了中亚地区五国,将其边境直接推进到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可以说只有一墙之隔而已。因此巴基斯坦在地缘安全上,一直视苏联为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
三、苏巴彼此认知不同的影响
在随后冷战期间苏联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发展中,我们还是看到苏联与巴基斯坦之间彼此不同的认知因素始终在影响着苏联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考虑到巴基斯坦在中亚、南亚地区的重要地缘位置,苏联一度十分重视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但随着苏联与印度关系的发展,苏巴关系只能在停留在低层次,并最终因为美巴同盟关系的建立而日渐紧张。另一方面,巴基斯坦虽然重视与苏联发展关系,但也主要把苏联视为经济上的援助者,考虑到历史上沙俄帝国对中亚地区的入侵和南下印度洋的野心,巴基斯坦一直把苏联作为安全威胁者,最终,在不断膨胀的大国沙文主义和争夺世界霸权野心驱使下,苏联入侵阿富汗,苏巴关系落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