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理与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白瑾蕊
[导读] 受到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最终目标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白瑾蕊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五台中学    035500
        摘要:受到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最终目标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教学由过去的单一知识性教学转变为了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这标志着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巧上的获得,更要重视学生在各方面素养上的发展,让学生在建构中发展,在运用中提升,以促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能够得以完善和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理与方法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育;学理与方法
引言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多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时期的学习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也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所在。教师要秉持新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语文核心素养学理结构分析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想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学会说话,说话是交流的一种方式,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说话。第二部分是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意思、言的组合、语言的运用都是开发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还有写文章要做到有理有据,有逻辑关联性,有充分的说服力,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支撑的。第三部分是有发现美并且有创造美的能力。需要有独特的审美能力才能发现语言的美。同时,语言的美是需要创造的,这就需要语文基础知识过硬,并且逻辑严密、思维清晰才能创作出别具匠心的作品。第四部分是文化传承教学需要改革,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语文知识和传统历史知识联动和融合,能帮助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深人理解文学阅读的关键要素和重要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核心学术内容的把握和文化传承素养的养成。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首先,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是课堂的掌控者以及传播知识的主导者。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填鸭式教学下反复练习以巩固学到的知识,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其次,高中语文课堂上,气氛稍显压抑,缺少活力,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少,多数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无法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虽然有时教师尝试活跃课堂的气氛,但效果并不理想,仍然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较为落后,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和考试分数,而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教学理念的制约使得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最后,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人文教育缺陷,语文是人文内容非常丰富的一门学科。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情感等因素,致使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沦为考试工具。此外,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过于看重“文以载道”,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把人文教学等同思想政治教学。通常是学生被动的学习老师所灌输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品德,致使学生脱离课文的情感教学和实际生活,完全成为思想图解的传声筒,致使语文与政治等同。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为了能够以最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常会鼓励学生进行很多的阅读和写作以及口语交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完成语言建构的任务。在开展这类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知识和学生的语言建立联系。

例如,在教授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再别康桥》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开始、中间以及最后每一个环节多次进行诗歌的阅读,让学生对诗歌的整体语言形成基础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整体感受,力求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学习,能够学会和运用相关的写作手法,形成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成果。
        (二)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语文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遗忘传统文化的优秀产物。为了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学文化相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为学生创设读角或开展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讨论会等等,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仍然能够接触并传承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高一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第二元古文《鸿门宴》时,一方面,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核心,鼓励学生掌握相应的文学知识和文言文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其中的传统文学素养。但众所周知,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传统文化进行选择性的应用,避免学生偏离现代语文教学正确导向。
        (三)注重课外学习
        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积累,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才能有所收获。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当引路者,为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提供帮助,比如定期推荐给学生一些值得阅读的好书,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但是要合理制定计划,不要让学生有过重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语文学习效果。还要注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既让学生感到舒适开心,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交流表达
        每个星期都留出一节课,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这一星期自己读到的好书、好词、好句或者是至理名言,也可以是自己感触很深的文段,并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感悟、自己从中学到的做人的道理或者是自身体会。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兴趣都是最大的老师,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是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前提。语文是一门较为感性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对实质性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要拥有足够的审美鉴赏能力。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学校未能具备足够的硬件设施,即便教师有满腹才华也不能弥补学生实践学习的空缺。要求教师运用活性化的教学方法,以各种举实例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效果。语文这一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更为基础,不论是什么课题的开设都会先运用语文中的文字逻辑将其课程学习考察的核心知识列举出来,让学生在接触新课题前对其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生活中语文的运用无处不在,不论在家还是外出语言文字都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作者,从对作者的生平事迹着手,再探讨语文教材课程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近距离认识语文这一课程,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轻松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并在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束缚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积极地调整与优化,同时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分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落实的有效途径来将其纳入课堂教学目标,以促进语文高效化教学,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杜清怡.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J].牡丹,2019(36):142-145.
[2]张园园.在语文教学中落实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兼议古代诗歌教学的教育取向[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49.
[3]曹海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9(51):24-25.
[4]王文华.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5]王清宇.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理与方法探讨[J].学周刊,2019(06):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