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助学系统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胡海松
[导读] 部编版教材中的助学系统是以新课标理念为需求
        胡海松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 311221
        一、部编版教材中助学系统的作用

        部编版教材中的助学系统是以新课标理念为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年龄特点,呈现了听、说、读、写不同方面能力的训练点,所以他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支架,同样优化了内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且此部分内容目标指向明确,真正的实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视角为学生呈现了学习内容。例如,此部分内容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并且还会训练学生做笔记的好习惯,增强对比分析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同时,此部分内容也配备有教学活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教师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真正的实现选择性强、针对性强,有利于教师实现因材施教,更助于教师的个性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助学系统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部编版教学中助学系统的构建分析

        部编版教材的改革已经初步经过了试用阶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编版教学当中的助学系统较以往的人教版教材的设计和编排都有一些革新。对新旧教材的设计和内容编排上进行对比,有效的发现新教材更加适合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时代精神,更容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新教材不仅在阅读内容上进行了大部分的增减,更加突出特点,从封面、文本插图的细节设计上符合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例如,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封面设计就选择了传统文化当中的皮影戏,丰富了教材内容,使得学生的教材更加充满人文性,在时代的创新当中,真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释放和传承。不仅如此,新教材当中还引入了单元主题、课前导读等辅助学生学习的内容。例如,三年级以下的教材,都有单元和课前导语,并且配备了课后插图,这些插图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这些导语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其三,新教材当中还配备了课后练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学生课后巩固。所以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借助助学系统在课前做好点拨,在课中做好引领,在课后做好巩固,真正的以教材为载体,找到语文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统一。经过相应的学者研究,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当中的辅助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课文系统,插图系统、复读系统、练习系统、活动系统等四大类,四部分之间相辅相成。单元主题语、单元导语前后呼应,使得教材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课后练习,又与学生学习内容相配,真正的做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引领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如何运用小学部编版教材中的助学系统


        (一)重视新教材课文中插图的运用



        新教材系统当中插图的运用是在授课之前,教师要首先研读插图表现出来的主要内容。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插图都是与每一篇课文相对应的绘画内容,所以此类助学系统是引领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科学标志,而且注重了图文并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首先,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插图,找到插图当中的重要元素,以此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图片,学会观察图片的新技巧,以此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小蝌蚪找妈妈”时,文中的插图就是从小蝌蚪到孵化到成长,通过一步一步的描绘而绘制成,所以它呈现了小蝌蚪外形的变化,把小蝌蚪的每个阶段的样子都绘画出来了。在教材当中以三幅插图来加以说明,即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腿后的样子;大脑袋、短尾巴长出四条腿的样子;尾巴变短身体变成和妈妈一样的样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借助这三幅插图仔细研读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小蝌蚪有什么样的不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顺序,还能够让学生对小蝌蚪样子的变化做研究,能够培养学生仔细研读图画的科学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插图辅助系统的功能。


        (二)重视新教材课文中单元主线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当中,通常是围绕着一个主题组织单元,在单元当中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目标、思想教育目标,而且及时的将思想训练融入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基于教材主线结构进行梳理,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自上而下的进行教材解读,统筹规划,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使得各板块之间形成合力,相互配合,以此才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基于单元主题拓展学生学习内容,以此丰富学生认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内容“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长征”“菩萨蛮”时,这都是以革命为主题,立志于让学生把历史留在心里,所以教师要抓住主题和语文要素,让学生结合场面有效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紧扣这一单元主线,让学生了解英雄故事,感受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勇于奉献。其次,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关注点面的结合,以狼牙山五壮士中歼击敌人,冲进敌人中心的画面描述;以开国大典当中的阅兵式场面描写,以引导人们学生感受人们的心情以及言行,体会我国领袖人物的形象。在长征中点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长征队伍的艰辛,在学习毛泽东诗词当中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以及感受伟人乐观豪迈的胸襟。这样教学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内容。
        (三)用好新教材中课文课后习题


        在小学部编版教材当中,课后练习也是重要的内容,它以整体呈现教学内容为基准,聚焦重点,以帮助学生精读体悟,还能帮助学生梳理总结。所以,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效的利用好此部分内容,灵活的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的解读试题,这样在教学过程当中才能够有效地利用它,才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首先,教师可以基于课后阅读内容的引领,让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任务,以此引领学生理解、品味、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基于课后内容抓住重点,引导学生拓展内容,以此使学生抓住学习目标,进而完成新知识巩固。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盘古开天辟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导读提示首先给学生呈现任务,让学生基于课后习题完成任务。之后,老师可以跟进教学设计,根据课文提供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和交流,“哪里体现了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随后,教师再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之中抓住细节,进行体会和感受,并创建平台让学生依次汇报这样,真正能够使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形象进行把握,进而在精品、细品之中了解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让学生真正的得到成。
        (四)关注新教材中泡泡提示



        部编版教材当中的泡泡提示也非常的重要,它具有启发性,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最优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学会在合适的时候抛出泡泡提示,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启迪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前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时,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新的技术,旨在引领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感受新的科技新的力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围绕主题引领学生探索,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阅读材料,关注课文当中的随文批注,以此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的泡泡提示,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再借助课后冒泡提示以此引领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梳理,从而排除与阅读无关的内容,进而让学生学会想阅读,对重要的地方进行阅读,对关键部分抓住中心有效提醒信息深入感悟。由此可见,泡泡提示呈现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真正能够帮助学生甄别资料,让学生阅读进程能够有效的推进。
        (五)借助新教材中阅读导读
        在部编版教材当中也存在阅读导读系统,在阅读课文当中,教师可以发现在课文当中存在导读提示,这些导读提示可以让学生和教师抓住要点,进行教学和学习。其次,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的需求对这些导读提示进行一些补充,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完善。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花之弓”时,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导图进行设计,将课文变为三个学习活动。第一,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交流,以此打开阅读链接,让学生找到阅读的神奇地方。不仅如此,课文当中的导读系统也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所以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根据导读和阅读提示引领学生进行自学交流汇报,进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体会作者积极的态度。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有有效地把握这些助学系统,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找到方向,才能够让学生在助学系统的引领下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在助学系统的引领下,习得阅读技巧,获得全面成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革新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助学系统,这样才能够创新课堂,真正地推动学生成长,让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全面统一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