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蕊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城关镇东关小学 453300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力和思维理解力。教师要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课前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是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性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育教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是对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知识的积累,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信息的整合能力,这是培养小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关键,在学好语文的同时,也可以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表现,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作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重要基础。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创作时,可以拥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文字的独特领悟能力有所提高,诗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也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打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最后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时,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可能让学生洺记于心,处处与老师作对。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自己的学生。刚开始习作,学生或许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水平。但有时他们的一些语言并不逊色于成年人,或许充满了更多的童真和乐趣。虽然整篇习作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这些好词佳句,应用醒目的红笔圈画出来,学生见了定会备受鼓舞。
二、增强交流互动,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写作的训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表现在,学生在写作中出现错别字是难免的,而教师对此就应该给学生友善的提醒,不然教师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会有巨大的工作量;当然对于学生来讲,看到教师在作文中标红的太多,就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对写作产生惧怕,不喜欢写作。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同学生的交流就会变得格外重要,他们在互相了解了状况之后,再对写作有一个共同的新的认知之后,便会对写作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课余的时间能够多读课外书、积累写作方面的句子、知识等,所以这样的交流必不可少。
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他们的知识水平、所见所闻、心态想法都十分地接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也是可以互相影响或传染的。例如,教师让讨论“心中最美的职业”这一话题时,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认为医生、飞行员、教师、科学家、军人等是最美的职业,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些职业伟大、美好,在过程中通过交流,就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知识积累得到更多的体现,也会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这样的互动交流对于积累知识来讲意义更加非凡。
三、夯实写作基础,习得写作技巧
夯实写作基础,就是在写作之前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对于写作而言,必然是将学生所熟悉的字、词、语句应用在作文写作之中,但是这些字词句的写法、用法是否正确,就显得非常关键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写字的习惯,让他们多写多练,对字词的写法用法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对于在写作中的具体应用就是比较容易的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文中收集好的词汇、语句,在适当的话题写作中能够得到恰如其分的运用。这些都是教师给学生的一些小技巧,在扎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于写作也是非常大的帮助和技巧的获取。例如,在写景类的作文中,学生有一定的积累的情况下,就要十分注重对技巧的掌握了,学生即便能对景色、景物有特定的描写,但是如果对于景色不能由远及近或者是由近及远、再或者有特色地描述其中的一部分,造成顺序混乱,让读者不知其所云。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写作。再如,有一篇关于“湖水”的写作,学生看到此题目时,可能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时间点观察的湖水的状态来写,“清晨的湖水”、“午后的湖水”“、傍晚的湖水”,让学生心里有一个顺序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对话题的写作。小学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技巧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开始培养,在有兴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写作寨材,指导写法,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找到自我,找到快乐。
小学语文教师在加强写作教学的时候,不仅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也需要对学生的写作方法和素材积累进行指导。只有真正的将写作融入到生活中,使学生学会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事情以及感情,才能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成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82-83.
[2]李玉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