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刘光丽
[导读] 语文学科作为传播及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刘光丽
        山西省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  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传播及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要求教师深刻把握语文学科属性,突出其人文性特征,把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向学生渗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渗透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需要深入发展,可以在教学手段、方法、内容和目中不断探究与发掘。初中语文教材和课外活动的共同教育,以及当地民风民俗与传统节日的共同熏陶,定可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整体素养都有所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阅读和认知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学会以文化精髓辅助的形式进行思考和解决,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自身能力。
1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作用
        1.1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带进入课堂,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得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能够更加快速地进行语文学习。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国家历史的发展,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再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顺利,能够更加轻松地让学生去学习语文知识,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这样就能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1.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成长阶段,正是价值观开始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正是需要老师教导和引导的时期。老师所能做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渗透传统文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得学生的价值观能够得到塑造,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一些事物的处理会变得更加理性。传统文化的渗透,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一边学习语文知识,一边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能够将两者进行合理的结合,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丰富,也能够充分地渗透传统文化开展教学工作,学生能够由此而喜爱上语文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快速地进行学习与成长。
2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2.1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语文学科和文化传承有天然的联系,语言与文字的创造和发展是为了满足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需要,而在被用于记载人类文明成果和传承技艺、交流思想并完成诗歌等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语文学科自身也被不断丰富,并应时代要求持续演进,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社会人们创造新的文明成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材中天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既有和语文直接相关的文学艺术、哲学类内容,也涉及历史、古代的政治乃至伦理道德。例如,《论语》等经史子集相关课程中既包含儒家思想、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也有当时社会人们的道德理想和宗族关系等人文内涵,在教学中发掘这些元素并进行引申阐释能有效传播传统文化,并让学生的思想境界、人文修养得到提升。
        2.2课堂上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要想在语文课堂上不着痕迹的渗透传统文化,要求教师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有足够修养才能在达到核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应熟读所有经典作品,对《史记》等有多个章节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可以自如地引用和讲解。其次,结合教材中牵涉到传统文化的部分,确定课堂上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内容,并且查找相关资料和准备素材,从而在课堂上择机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此外,教师通过研读相关作品还能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层次与思想境界,在言谈举止方面更加儒雅和有内涵,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典范。
        2.3采用汉字趣味化教学
        传统文化的内涵通常可以体现在汉字上,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将汉字趣味化,让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轻松。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从掌握汉字的意义开始,对传统文化底蕴进行了解,促使教学工作的开展满足现代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法,让学生对有深刻含义的汉字及词语进行分析,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汉字的起源,熟悉其发展历程。在汉字趣味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具体指导,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劝谏”“谤”“讥”等字词的含义。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含义进行分析,通过古今意义的对比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要广泛搜集汉字发展进程中的趣闻资料,并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对含有丰富意义的汉字进行认知,掌握汉字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水平。
        2.4结合传统习俗和节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必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风俗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是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历来的习俗,教师在讲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便可结合中秋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孤身一人在寺庙中,突显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教师在讲授琦君的《春酒》一篇时,便可结合春节这一传统习俗,进一步分析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我国在五千年发展中形成的宝贵文化,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中,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主动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促使学生获得情感与思想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崔广宇.探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20(11):81-82.
[2]高相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教师,2020(03):106-107.
[3]田春锋.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20(07):7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