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莲
山东省禹城市伦镇太合庄小学 251218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习科目,而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必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完成,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按照一定的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能动性;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对学生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重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导致阅读教学效果较差、质量较低,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新课程改革完成后的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及学习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1]。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重要性
所谓的“主体能动性”指的就是人的能动性,是指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是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等的学习方式来自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阅读的结果,而不在乎学生阅读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这种被动状态下对于阅读内容的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有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并且也不会对阅读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能够使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有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2]。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阅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想象力、理解力及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只有在阅读中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思考和分析才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学生才能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久而久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便能极大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自然不能符合其教学要求,也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去进行阅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一般是教师教学生,那么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以反其道而行,采取让“学生教老师”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比如在讲《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教师可以扮演学生让学生来教自己,教师可以让学生带领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学习,然后对于文中不理解的词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告诉自己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便会比平时更加认真地学习、更加负责任的“教导”教师,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跳出角色加以正确指导,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新奇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
(二)创设有效的阅读教学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加愿意学习阅读,也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对阅读教学保持热情,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如今,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被普遍应用,那么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阅读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阅读内容产生共鸣。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阅读《画家乡》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或短视频,如在阅读第一段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海边儿童捡贝壳、嬉戏玩耍的短视频,阅读第二段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树林里山青水绿、虫鸣鸟叫的美好自然景象,让学生能够从视频中的场景中去体会文章内容,这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分别扮演家在海边、家在山里、家在草原中的小朋友去聊一聊自己的家乡、说说家乡的特色,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抒发自己的感情,更加深入其中,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三)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将文中的重难点设计成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自发的对其进行探究、分析,从而找到问题答案,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中,学生对于“奚落”一词不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者以小组的形式对其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说一说“为什么铁罐要奚落陶罐”,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找出答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思考分析等能力[4]。
结语: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及后期的学习及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其的重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有针对、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焕.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艺术科技,2019,32(07)
[2]李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华夏教师,2017(10)
[3]王树仁.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学周刊,2017(32)
[4]袁艳梅.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