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置作业的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杨爱萍
[导读] 传统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中后置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巩固与延伸
        杨爱萍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中心小学, 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传统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中后置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巩固与延伸,但由于教师盲目布置导致其沦为“题海战术”,难以获得应有的教育效果。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而前置作业则遵循“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先学”、“先做”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如何体现、如何操作?本文依据生本教育理念就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功能和“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小学数学课例对“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实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置作业;设计
1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目的和作用
        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学习,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它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而且教师的教是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和知识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生的学服务。优质的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给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们更自信,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广阔的知识和学习乐趣。
2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原则
        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就不同学科层面应该是“体现学科特点”,但都指向“学的研究”。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容量应该是“少而精”,数学一般新授课和复习整理课比较适宜布置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前置性作业设计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我认为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它的内容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科学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例如数学学习的思维性、开放性、逻辑化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3 小学数学课前置作业的设计策略
3.1 设计要有导向性
        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不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前置作业一定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牵引出来,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指明重点和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进入进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怎样确定物体的方向”这样的一个前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前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讨,对物体的方向确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更具有目的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的知识,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就可以很快掌握确定物体方向的方法和思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2 要注重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向学生讲解,帮助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同时还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延伸,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也应该注重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延伸。只有注重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作业“找出12,18,22,35的所有因数,你们是怎样找到的,在寻找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教师布置这样的前置作业之后,学生就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借助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最后找出教师给出的所有数的因数,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就是都是1,最大因数则是它本身。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教师只是布置了关于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但是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并总结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找出方法。通过设计这样的前置作业,为学生探究新知识指引了重要的方向。
3.3 要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要求教师注重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时,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前置作业的完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时,一定要注重知识的探索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的前置作业要有一定的过渡性,培养学生掌握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熟悉掌握了10以内的乘法运算法则,因此教师在前置作业中布置的第一类题目,就是10以内的乘法,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答,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奠定基础。教师布置的第二类题目,就是对第一类题目进行一定的变换,让学生通过加一加和算一算的过程,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进行计算。例如教师可以先布置30×4和6×4,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很快算出来,然后列出120+24,让学生进行计算,最后就是36×4。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将教师布置的作业解决,同时还能够通过探究找出这节课的知识的解决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前置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要突破关键,注重实效
        对学生而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也就是要理解分数单位相同的两个分数才能相加减,因此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这样的一份课前小研究在课堂实施环节到底时效性会怎样呢?笔者选取了五年级的一个班,早一天让学生独立完成前置性作业。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将自己的前置性作业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我的方法是什么?我的发现是什么?我有怎样的收获?笔者发现多数学生能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员交流,同时又能从组员那里分享到其他的方法。在小组间交流时,他们更是清楚地知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进行相加减,有些题目可以转换为小数、同分母分数,有些可以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直观的形式表示。教师通过这样一份简洁、清晰的前置性作业组织教学,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仅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算理,而且通过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观察、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学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 结论
        前置性作业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能有效形成主动积极的态度、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开拓的创新精神。精心设计和实施前置性作业,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空间,让他们独立做事,给学生时间,让他们选择、思考、感悟、创造、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明成.小学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7(6):95.
        [2]何英.小学数学前置作业的科学设计及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17(4):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