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冰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牙城镇中心小学,福建 宁德 355102
摘要:现代教育背景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读懂题目。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由于没读懂题目,导致出现错误,可见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把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教给学生,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小学中低段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思想;阅读能力
1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语言丰富,和汉语语言相比较,数学语言更加复杂和抽象,既有文字也有数学符号,还有相关的图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即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数学符号转化成阅读的语言。有些数学教师认为中低段的学生年龄还小,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代替学生阅读,没有把阅读能力的培养列入教学目标,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教材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阅读价值很高,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读通、读懂题,提高数学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由此看来,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非常有必要。
2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2.1 设置核心问题,精准化导读
数学阅读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数学文本的呈现也不全部是文字,有的是几句对话,有的是条件隐藏在表格里,有的是直接出现情境图。阅读是输入信息,解读是输出内涵。为此,在进行以“核心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提供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有顺序有依据地阅读尤为重要。就数学教材文本,从文字到符号,从解决问题到有关数学材料的阅读,都蕴含着数学的思想和理念。所以在教学中要提供核心问题,以便深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善教者,必善问。问题是学生探究建构知识的重要支架,尤其是基于教材、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就是能射中知识靶心。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直观为主,需要教师设置、提炼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找准方向,去阅读文本信息,促使学生找准文本的立意、知识的逻辑,步步跟进,有层次地认知与理解知识建构。如《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中圆环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课首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圆的半径要先求吗?为什么要先算半径的平方差,再与 3.14 相乘?为什么不能用 π 乘环宽的平方?不管外圆与内圆是否同心都可以用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可以坚守公式以不变应万变?“为什么”是要经得住琢磨推敲的,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出了挑战。这样层层深入,学生学会认真读懂图,把图进行合理分解。由此可见,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拐杖,是知识的本源,是解答的航标,起着聚焦、引航的作用。学生利用核心问题,集中发力,形成科学的阅读方式。
2.2 指导阅读技巧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付出与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为学生指导相应的阅读技巧,才能收获显著的成效。
首先,通过经典案例与故事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自觉参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能够不断反思、总结,敢于质疑,有在不断思考与质疑下,才能培养思维深刻性,注重阅读的过程。
其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鼓励独立阅读,并且能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查阅,将不懂的问题、关键信息圈出来。要尊重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培养阅读习惯,能够快速把握教材与题目中的内含。
最后,提高自学能力。阅读的过程,不是大概的浏览过程,需要各个感官的充分协调与配合,才能准确把握内含。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为学生准备经典的案例,快速挖掘其关键与核心信息,然后做好标记。也可以采用错题记录的方法,将平时的错题摘抄在笔记本上,然后将易错点、重难点整理出来,通过反复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2.3 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扩展视野
数学的语言是严谨的,这是数学语言和汉语语言的区别。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阅读认识到这种简洁的美,学会缜密思考,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读,在课外也要多阅读。可适当扩展课外阅读材料,可以是数学史的材料,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经典名题和数学童话等,进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并适时组织进行小组阅读,交流心得和体会,提高阅读水平。比如说在学习圆周率以后,教师可以去带领学生阅读九章算术,感受到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精髓。也可以推荐绘本阅读。比如说在学完了认识四边形以后,借助于谁是四边形王国的王子这本绘本,加深学生对于四边形的认识,让学生的数学逻辑更清晰。
2.4 巧用直观图表,深入析读
数学的学习只有直观了才能过渡到抽象。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不够强,有时需要借助示意图和线段图来辅助阅读。在小学数学课堂,用示意图解决一些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是很常用的方法。对于一些略显复杂的,教材出现仅仅是简单的叙述,甚至三言两语,又怎样用数学的思维解锁问题?如《用数学解决问题》学习领域中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看到题目中有 2 个未知数,怎么办呢?此时利用画线段图启发思考:设谁为 x?为什么?设另一个未知数为 x,可以吗?又是为什么?富有梯度的问题,给学生思维过程作支撑,将数学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如此分析,就直观且清晰明了了。
3 结束语
总之,数学阅读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任何人都不可以替代,正如,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一样,谁也不能替孩子吃。因此,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让阅读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涵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刘喆洋.小学数学应用题阅读能力培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5):55.
[2]王园园.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4):106.
[3]罗永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4):70.
[4]宋仕昆.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248.
[5]金辉.让“阅读”成为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新方式[J].新课程研究,2020(0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