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贺美玲
[导读] 最近几年我国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这样持续下去,教学方法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贺美玲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独李镇中学,陕西   咸阳   713811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这样持续下去,教学方法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物理是初中教学中的重点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实验,迅速掌握应对战略,让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达到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小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有着积极地存进作用,本文对此产开研究,希望为提升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实验;初中物理;能力

        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改善和革新。物理作为初中的必修课,是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是得到物理结论和规律的关键,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实验”的有效运用可以使整个物理教学更加有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趣,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利用小实验进行物理教学。
一、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从心底激发出他们的热情和热情。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发现这堂课内容抽象,很难理解。我们及时、适当地利用物理小实验辅助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比如,在学习光的反射现象的过程中,老师会把平面镜拿出来对准太阳,太阳被镜子反射到墙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和放大镜分别对光进行折射和反射,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和反射。得益于“小实验”的辅助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来越活跃,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放在物理教学中,会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如这个时候,教师对学生比较严厉,会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变得恐惧,在学习中产生紧张感,无疑会让学生越来越从心里排斥物理的学习。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实验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都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恐惧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实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验活动,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对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助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老老实实的听讲就可以了,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行为知识为了应付考试,取得高分。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疑问能力都是一种压制,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这种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求初中生成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小实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了。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理论知识,而且有效锻炼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实验教学策略的应用方法
(一)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设备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学校要定期组织物理教师参加继续教学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应根据继续教学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师考试成绩、培训态度等,建立相关考核,并将其作为选拔优秀教师的重要参考信息。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物理实验设备的重视,确保实验工具和设备的完善,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二)接近真实生活的小实验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其概念和原理学起来比较枯燥,如果不能充分的理解,将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进程。为了简化知识的难度,我们可以进行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更感兴趣。比如在“纸锅烧水”实验中,在实验前,很多学生认为纸会被烧掉,纸锅根本烧不开水。但由于学生们太好奇了,他们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不得不进行操作。实验结果表明,纸锅不仅可以烧水,而且可以让学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了解“燃点”的燃烧条件。学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常压下,水在100℃沸腾,而纸在183℃燃烧,所以纸不能燃烧。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缩短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我们祖先在社会劳动中的实践。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观察不够仔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没有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死记硬背,无法理解物理知识的来源、规律和原理,很难提高体育成绩。物理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观察物理现象,思考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总结物理现象。
(四)降低学习难度,巩固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有时不想了解恐惧、疲劳的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小实验可以应用到物理的相关知识中,通过小实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做小实验。学习液化后,学生观察到冬季在炉子上做饭时,火焰熄灭之前和之后发生的两种现象。让学生自己做实验,仔细观察熄火前后白气的量,得出熄火后立即有更多白气的结论。通过熄火前后白气的多少,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塑料挂钩压在墙上,墨水被吸进钢笔,人的呼吸等,通过制作、讨论、改进和改进的小实验,学生逐渐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也大大提高改进。
(五)加强师生互动
        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习惯性地表现出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态度会让学生感到紧张和压抑,不利于学生灵活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严格限制了师生关系,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应将“小实验”作为媒介,将课堂中的紧张气氛,替换成愉悦轻松的气氛,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建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学习紧张,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想法。
结束语:
        总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更新小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使小实验能够从更多的角度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在改进小实验使用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客观看待小实验的作用,不断更新教学教学改革,使小实验的作用更加突出,应用更加广泛,帮助学生尽快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并培养物理核心素质。
参考文献
[1] 蔡胜.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小实验的重要性研究[J].名师在线,2020(15):66-67.
[2] 时恒.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20(02):52-53.
[3] 林霞.“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9(37):173.
[4] 李忠成.自制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J].教学现代化,2018,5(41):371-372.
[5] 夏振中.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中国农村教学,2018(02):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