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许东
[导读] 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模式在课堂中突显出其优势
        许东
        四川省仪陇复兴中学初中部 637600
        摘要: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模式在课堂中突显出其优势,能够燃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之在教师恰当地点拨下释放出其自身的潜能,做到全方位地成长。初中数学的课堂中,以往的授课模式已暴露出诸多的不足,教师凭借先进的理念,审视以往的授课模式并找到其中不足,有方向地改进,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再配以科学地规划,强化其数学的能力,使之将难点做到极大程度地突破,形成探究的精神,综合能力得到切实有效地锻炼,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实践;探究
        新时期下,教师看清未来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营造出愉悦的气氛,使之更好地参与其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使之紧跟授课的节奏探究更多的内容,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对授课的成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反思,对授课方案做到有针对性地调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迎合学生的喜好,使之求知的欲望得到极大程度地满足,激发出其探究的精神,将新旧知识结合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强化其数学能力。
        一、合理分组,保证合作成效
        为使小组合作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里突显出其优势,教师需先进行合理的分组,继而安排相应的任务。教师通过以往在课堂中的双向互动和近期的作业等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地了解,对其喜好、缺点和个性差异等进行收集与汇总,然后借助测试的手段划分出多个不同的能力层次,为分组做好相应的准备。教师在实际的分组过程中,秉承着“组内异构”的理念,将能力强与弱的学生打散并均匀地分配至各组,呈现出组员层次性,同时保证“组外同构”,为后续制定相应的合作任务埋下伏笔。例如,将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每组搭配好男女的比例,使活泼性格的学生以阳光的态度来感染内向的学生,使组员间能够相互地促进,保证合作的成效。教师纵览全局,对小组进行合理地分组,即使遇到有着歧义的问题也能够在组员的配合下进行切实有效地解决,避免因产生分歧而使合作的成效下降。实践中,教师凭借长远的眼光来巧用小组模式,并在互动等方式下根据学生的进步来对分组做到一定的调整,而不是固定式,以满足其不同阶段的需求。
        二、科学规划,燃起参与热情
        基于分组的确定下,教师开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授课的方案,做出科学地规划,为小组带来更多的配合机会,燃起其当初的热情,更好地参与进来,释放出自身的潜能。例如,在解读一般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教师先给出例题“已知抛物线经过三个点,分别为(1、3)、(-1、1)、(0、-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且a不等于0,那么求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由小组进行讨论,使之在看到已知条件后,开始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进行回顾,通过组员间的分享,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将每个点的横坐标作为x,纵坐标作为y,分别代入解析式中。小组在配合中计算出“a+b+c=3、a-b+c=1、c=-1”,得到一个三元一次的方程,把c代入并进行消掉,组员共同得出a=3、b=1、c=-1,那么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出“y=3x2+x-1”。

该过过程中,教师退居点拨的位置,由小组进行讨论,在遇到三元一次方程时可能出现困难,教师将c的数值进行代入,使之变成二元一次的方程,那么与学生的能力相契合,可以借助小组的配合来完成最后的计算。组员也开始从中感受到乐趣,表达出心中所想,组员间共同配合,在解题时能理清思路,也看到自身的不足,有方向地补足,突显出小组合作的成效。
        三、巧用合作,强化数学能力
        初中数学的内容有着一定的抽象性,教师需要巧用合作的手段来对数学的能力得到极大程度地强化,故从新知开始入手,做到新颖的导入,使之饱含热情地参与进来,锻炼综合的能力。教师同时对竞争的意识做到探究,使小组间的主动性开始有着不同程度地提升,对新知的魅力进行深入的探索,强化其数学的能力。例如,在解读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容时,教师纵览全局并认识到该单元的内容在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为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其中内涵和相应规律做到极大程度地内化。教师通过板书展现x+5=12、x+y=18这两个不同的算式,继而以小组的方式去讨论其中的异同点,组员以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并做到分享,使小组内充满不同的想法,多条思路去碰撞,一位组员提出两个算中的未知数不同,一个是只有x,另一个是x、y,另一位组员接着表达未知数的系数都是1。教师随之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去分析二元一次方程,使之对其中的关联做到探究,在后续的解题中使之正确地运用,而强化其数学的能力。
        四、突破难点,形成探究精神
        逻辑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也是授课中难点,使学生在接触新知识和后续的使用时感到较为吃力。为对难点进行切实有效地突破,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来减轻难度,使之在愉悦的环境下能够经由同等的高度来进行知识的内化,继而有能力去探究更多的内容,使之形成终身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解读平行线的性质时,需要学生释放想象,才能感受性质与判定间所存在的互逆性,那么巧用小组的手段让组员通过绘制等各自喜爱的方式去的探究。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展现两条直线如何产生同位角和内错角等,使小组共同对角的关系进行推理,使之形成终身的探究精神。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相应的总结,使脑中的知识结构更为牢固,也加强学生间的联系,释放出自身的个性,做到全方位地成长。
        结束语:
        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互动等方式对学生整体情况做到切实有效地了解,站在其高度去设计小组合作的方案,同时对以往的授课模式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使每位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其中,做到新时期下的均衡性,共同进步,突显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实践中,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成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授课的短板做到极大程度地补足,使学生饱含热情地凭借数学的能力去解释生活中诸多的数学问题。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教师退居点拨的位置,使学生分享自身的想法,多条思路进行碰撞,继而萌生出创新的意识,运用所学的内容及技巧去验证自身的想法,综合能力在相应程度地得到一定的锻炼,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陈斌.课程教育研究.2019(50)
        [2]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张江龙.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于江波.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