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思路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赵建
[导读] 本文在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误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实际,
        赵建
        枣庄市第十六中学  山东省 枣庄市 277100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误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提出一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旨在改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认识,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综合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头等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窍之术,乃在于教师能‘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使之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把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动用生动抽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虽然数学知识本身也是枯燥的,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却是相当丰富多彩的。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学生学不得法+基础较差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当学生上课总是能紧跟老师思路、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拥有高效、得当的学习方法时,该学生就会获得越来越强烈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对该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1]。反之,则亦然。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有5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数学缺少兴趣的原因是自己原来的数学基础差,上数学课时很想听却又听不懂,再加上学不得法,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又没时间去巩固、总结,只想着赶紧补作业,乱套题型,机械模仿定理、公式,对概念、法则、公式等只会死记硬背,造成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取得一个心满意足的数学成绩的结果,体会到的只有无尽的失败感,所以对数学就会慢慢失去兴趣。
(二)教学过程简单乏味
    数学作为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复杂繁琐且逻辑性强。在以往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中数学老师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讲课也大多以单调、枯燥的板书为主,“一堂课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昏昏欲睡”、“一支粉笔一张嘴,四十分钟讲到尾”这些现象,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并不少见,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也不高[2]。教师缺乏与学生沟通,课堂上没有师生眼神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也没有在课堂上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质疑、讨论和消化所学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像空间几何这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在课上跟不上教师教学思路,自然而然的上课就没有积极性,觉得数学课堂乏味、枯燥,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及时创新和改革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把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由于综合高中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学习任务难度的把握,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布置难度不等的任务,并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为学生制定不同的近期小目标,督促和鼓励学生认真、努力完成这些小目标。

在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后,教师就可以再给他们提出一个更高的或新的近期目标,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能满足感,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还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学习心理,针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难理解、最怕的知识板块,如函数等,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改变自身教学方法,将学生基础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化难为易,从而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3]。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评价方法,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经常用语言赞扬和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从而有效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更加形象化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生活化教学充分的重视,尽可能的将形象化的生活场景与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挂钩,如“三角恒定定律真的是最稳定的关系吗?”、“上街买个白菜如何运用函数知识计算价格是否划算?”、“银行投资贷款在哪些方面比较划算?”等问题,在有效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走出学习数学是为应付高考的思维误区,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攻破学生畏难心理
        由于高中数学课程逻辑性较强且内容复杂繁琐,再加上数学基础薄弱,因此,有很多综合高中的学生都对数学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越害怕越不想学,越不想学数学成绩越差,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越来越差。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对基本知识讲解清楚过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做题或自己推导、自己讲课、自己运算等,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印象。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学生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面对千变万化的题型时,都能够游刃有余,轻松找到解题突破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综合高中数学教师从学生学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实际,不断创新和改革自身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对数学学习的认知误区,攻破学生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让学生更好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并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效改变高中数学学习的风气,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更好打造一个高效而生动的高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芬合.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 000(010):881.
[2]赵志勇.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 好家长, 2017, 000(034):168-168.
[3]欧阳如东. 激发学习兴趣,走出教学误区——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 新课程, 2018, 000(001):34-34.
[4]吴学伍.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 读写算, 2018, 000(006):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