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后进生转化方面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张发军
[导读]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张发军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实验中学 733399
        【摘要】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并实现差异性教学的目标,分层次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与心理特点,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均得到全面、健全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面向的是整个学生群体,依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其在后进生转化中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简要分析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后进生转化方面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模式;后进生转化;初中数学
0.引言
        就目前的教育行业发展现状来说,分层次教学模式属于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对推动教育的进步、发展均有积极意义。分层次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学生的分层、分层之后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教学方式[1]。其中,合理、适当的分层是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基础,也是其他各个环节得以发展的根基。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分层教学的理念出发,让后进生也可以得到重视、关注,对推动后进生的转化有积极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助,才能更好的提升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作用。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初中数学教学,属于初中教育的重要一份子,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现状来看,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后进生,属于初中生群体的一个特殊存在,其形成也有一定的必然性[2]。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对学生的期望较大。因而,存在用尖子生的要求来苛求基础较为薄弱的后进生,让后进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均较大。此种教学措施,不仅难以达到积极肯定的关系,反而起到反效果,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下降。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善于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教学。例如,以章节《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活动为例,旨在帮助学生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掌握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课堂活动中,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水平出发,划分后进生的层次。而后,结合后进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为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从消元的内涵、意义、作用出发,让学生能够使用消元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后进生的学习效率。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后进生认知结构不完善,自身的学习习惯也较差,不利于自身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上,不同的学生均具有较大的差异。而对于后进生来说,自身的记忆方法简单、机械,且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也尚未融会贯通,对问题的分析也不够仔细、深入,难以真正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面对此种教学情况,教师在应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时,也需着眼于对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质量检测、评估的根本标准,需要教师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出差异性的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分层式的教学目标,也更好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以章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活动为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课堂教育中,对后进生的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化设计。如:从问题难度、解决问题的时间出发,放宽对后进生的要求。由此,在循序渐进的难度提升中,提升后进生的学习自信,进而为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的养成奠定基础。
3.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目前来说,分层次教学模式尚未具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定义。我国,对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认识,普遍认为在《混合班教学初探》中。在该文献中,认为分层次教学模式就是同一教学素材,不同教学要求与灵活运用。所谓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将之看做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及认知水平来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成长。同时,分层次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 尊重主体差异性与意志的前提下,结合具体情况来实施相应的教学形式,也可以 将之称为混合教学模式。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也需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此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当是有所区别的。在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给予其不同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后进生来说,差异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达成一个个地小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兴趣,进而才能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在学生的自由、积极竞争中,养成团结友爱的精神,进而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
4.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很好的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完成个性化教学,推动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每一类学生的潜能均得到充分挖掘,同时也夯实学困生的基础,促进全面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对学生的合理分层是该模式的实施基础。教师在课堂上,也需充分考虑到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基础等,才能更好的提升后进生的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兴廷.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转化问题的相关思考[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9, 13(002):188-190.
[2]曹玉丽. 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以九年级为例[J]. 新课程·中旬, 2018, 010(003):9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