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如何结合教材变化实施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马仲会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加强,我国教育事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马仲会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墨翰中学  65730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加强,我国教育事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致力于教授学生历史史实,了解历史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出符合时代发展理念的新思想。
        关键词:初中历史;结合;教材变化;实施教学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各层面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工作也呈现了新的气象。根据新课改的新要求,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生本原则,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因此,教师要在施教策略上进行优化和完善。
        1.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欲望,才能使学生由衷地热爱上历史学习,发自内心地学习历史。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带学生进入历史情景剧中,仿佛这些历史故事发生在自己周围一样,自己是历史的见证者,帮助学生进入历史故事,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以高度集中的状态投入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到中国近代史方面清朝洋务运动时,教师可利用PPT将一些洋务运动的理论和建设的厂房一一举例,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如张之洞是哪个派别的代表人,他建立了什么厂房,他在洋务运动中做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可能有正确有错误,如果正确,教师对其表扬肯定,如果错误,教师不能只对其批评否定,可以适当邀请其他同学举手补充说明。随后在讲解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对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详细讲解,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提升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预习和复习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知识积累。通过导入历史情景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和历史学习兴趣,将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也能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入历史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大胆学习、不耻下问的优秀学习模式。
        2.依托教材内容,开发学术类项目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术类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聚焦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以现行部编历史教材的内容作为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资源,通过对现有历史课程材料的问题性、项目化转化,形成学生对某个历史学习主题的学术性挑战。

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在明确项目主题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对现有初中历史教材进行通览,立足项目学习的目标,分析、比较、选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将其整合到项目探究内容之中,有时还需要进行适当地补充其他学科或课外知识,开发课外资源,这是开展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学术类项目的关键。
        3.积极进行历史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通过音频、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去,在课外与历史“零距离”接触,如参观长城、兵马俑、大运河等历史遗存。教师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参观这些历史遗迹。对无条件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素材、推荐有关书籍等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历史。此外,在春节、端午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节日及其习俗的起源,加深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也会得到提升。
        4.摒弃单一的教学方法
        由于新版历史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方法也要相应地转变。综合教师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交互式、启发诱导式、直观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活动也不能过于单一,教学活动也要体现多样性的特点。比如通过辩论、讲座、小组或班级讨论、主题展览等多种趣味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要让历史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纪念馆、遗迹等活动,学生在极高的参观兴趣下,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关注度会更高。还可以广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针对历史知识的重难点进行讲解。
        5.重视挖掘课本内涵
        初中历史课程知识面广,知识点分散。为了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一些初中历史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担当历史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相对分散的历史知识。这很容易干扰学生的历史学习,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质,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材的变化,熟练把握历史教材的特点,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智俊.浅谈对初中历史部编教材中文物类插图的使用与思考——以七上第7课《战国铜壶》组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10):44-46
        [2]陈梅霞.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初中历史(部编版)教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168-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