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小组合作,优化课堂管理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张宏情
[导读] 小组合作是徐闻“贵生课堂”的三大法宝之一
        张宏情
        广东省徐闻县西连镇中心小学(广东 徐闻 524147)
   
        【摘要】小组合作是徐闻“贵生课堂”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贵生课堂”的文化核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交往互动,教学相长;生生交往互动,发挥群体智慧,增强合作交流,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真正体现了湛江市新一轮教学改革“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以促进教师成长为关键,以提高教学效益为目的”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贵生课堂 构建小组 有序合作 营造环境 多元评价
        自2013年以来,我县进行新一轮课改活动,我们给予新课改活动美其名曰——“贵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贵生课堂”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其主要是以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在一些课堂上,我们也不难会发现:
        现象一:优等生参与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困生,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在某一环节,老师一声令下,四或六个脑袋碰在一起,在针对老师给出的问题,学习好的同学抢着说出自己的思路以后,合作学习便告完成。除了课堂上老师安排讨论、合作这一环节,“小组”这个学习单位几乎不再有其他作用。
        现象二:课堂出现冷场,学生合作不主动。学生参与面不广,配合不积极。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很多时候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由此难以形成真正的合作。
??现象三:学生合作没有深度,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许多学生未经准备匆忙活动。问题一给出,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
        现象四:形式大于效果,课堂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的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
    长此以往,这样的小组合作逐渐演化成了“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普遍现象。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时机把握不当。2、分组不科学,人员搭配不合理。3、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纯属“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4、时间不足,敷衍了事。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5、评价不全。小组代表发言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从而优化课堂管理呢?
        一、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还有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建立有序合作的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营造宽松学习的环境
        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一定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保证,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在合作学习之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当一个问题提出,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合作就没有基础。这是导致学生合作时无言以对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涉及思维发散训练更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观察、思考,否则这样的合作也只是空白,作为教师不必担心由于过多的讨论时间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事实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积极性更高,能让学生实在地多获得一些知识,这点“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
    五、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是团体合作的结果,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有时对学生,来自同学的鼓励,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果,一方面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评价,如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是否有条理,是否表达简练等等,另一方面把学生个人的竞争引向小组团体的竞争,我们不仅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团体,而且要表扬分工合理,协作成功的小组团体,要多肯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教师还要调整好教学过程,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贵生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对“贵生课堂”的课堂高效起到关键的作用。若能构建结构合理的小组,课堂上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建立有序合作的规则,营造宽松学习的环境,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定会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学生也会养成自觉合作、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班级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老师的管理工作大大减轻,教学效率随之大大提高,卓越的课堂管理文化也日渐形成。但是,小组合作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打开“贵生课堂”课改大门。
        【参考文献】
        1、潘建义 :《“贵生课堂”之十大元素组合》解读与实践,2014年10月出版。
        2、潘建义:《破解“贵生课堂”瓶颈》,2014年4月出版。
        3、庞维同:《当前课程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6期。
        4、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吴正宪:《我与小学数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