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珠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望城街道中心中学 山东 青岛 266600
摘要: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并采用多元综合激励理论管理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使班级管理变得更科学和有效。基于此,本文章对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激励理论;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激励是指通过惩罚、奖励、信息交流的形式,激发、引领个体,将个体引向发展目标,直到个体目标实现的系统性活动。而激励理论是一种心理学范畴,通过具体活动的实施,能够带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理论方法,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智力、体能、德育的发展,使初中生在发展中彰显自身价值,以此促进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一、激励理论的基本含义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即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持续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它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行为的内在动力。所谓激励理论,主要是指运用某些方法和措施创造满足个体需要的条件,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激发其工作的内在动力,从而使之产生为实现自身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一种特定行为,以实现自身与组织目标双赢的局面,也就是说,激励是一种调动人积极性的过程,只是这种激励有大有小,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有所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激励理论就是指先了解一个人进行某种行动时的目的,然后通过一些循循善诱的方法让他朝着这个目的前进。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或者课改中重视课堂改革的影响,初中的课程更多在课堂内开展,由此导致很多班主任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班内课堂管理方面,而对于课堂外的管理比较松懈,没有注重学生其他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管理方式不合理
青春期有暴动和违反阶级制度的现象,很多阶级领导人没有有效的方法,有时过于严厉。一些班级发言人利用体罚和家长教育来管理学生,也是因为有些学生很难管理好放弃管理。体罚对学生的管理可以暂时规范学生的行为,但这往往导致学生违反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国家明令禁止体罚。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国家规定,而且也没有作为维护者的作用。父母的管理不仅浪费双方的时间,而且还有很多父母,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忽视学生的管理,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此外,一些班级发言人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对学习没有兴趣,而且总是各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应付战斗,因而放弃了对学生的管理。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强,喜欢寻找自己的感觉,很多学生都有问题和错误,只想引起班主任的注意,班主任因为学生犯错而放弃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失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是不好的。
(三)忽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还要做好家访的工作,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但是目前的班主任,将更多的焦点放在学校的校内管理方面,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初中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甚少,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有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很乖,在家里却是一个小霸王。因此,初中班主任和家长要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结合初中生个性特点,设置有效激励目标
在初中教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总会出现各种差异,因此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班级激励理论,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设置有效激励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师需要综合性地关注学生,从德智体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学生的进步和提高,从而建立有效的激励目标,合理实施对学生的激励手段,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规范学生的品行
学生自尊心更强,虚荣心更高,拒绝问父母或课堂发言人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班主任应该经常与父母沟通,但最好还是通过电话或短信沟通,这样学生家长就不会被邀请到学校来当面批评学生的缺点,伤害学生的自尊。此外,班主任必须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概念,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合作,改变家长的儿科习惯,使家庭能够有效地团聚。
(三)合理组织竞争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前进
在生活和学习中,竞争是我们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构建激励理论,就需要重视对学生的竞争引导,合理组织竞争活动,激发学生对班级活动或者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不断前进和提高[3]。初中生大多有好奇心和好胜心,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建构,要求五六个学生为一组,针对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成绩、纪律遵守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由教师选择最优秀的一组对其进行表扬,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和提升自我。
(四)科学运用激励理论
初中班级管理中,科学地运用激励理论,增强激励理论运用的有效性,以此突显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运用的价值,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在激励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根据激励理论运用形式、效度,依托于班级管理形式,制度激励理论运用机制,以激励理论机制为导向,推进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此同时,在激励理论实施中,立足于初中生实际情况,教师运用激励理论方法,为初中生构建自我发展目标,通过初中生融入到其中,帮助初中生树立自信心,将初中生引向积极乐观方向发展。
(五)激励学生创先争优积极性
班集体中班干部的工作情况是每个学生有目共睹的,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上班干部,这样每个学生才能更加充分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在每一次的班干部轮班结束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班干部任职结果测评,对于表现好的班干部要进行一定的奖励,提高班级成员创先争优、向优秀同学学习的动力。
结束语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激励理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运用激励理论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有效地运用激励理论。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利用这些特点,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作用,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激励理论,使初中班级管理的效率有效提高,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边宗国,苗海霞.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师,2019(S2):178.
[2]常志勇,李美玲.论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八).: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141-142.
[3]薛淼.浅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37-38.
[4]姜波,刘光林.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26):159-160.
[5]李俊义.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18):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