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炯洪 梁嘉颖
中山市小榄镇竹源小学
【摘要】在我国的学校课程设置中,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所以设置了体育课程。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和迁移,在现在的学校课程教学活动中,体育课程不仅仅只是作为一门身体锻炼的课程,其中还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教学要求,包括结合班级管理工作,推进教学活动。对于体育课程来说,其中所蕴含的团结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等等内容,都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体育课程从而来给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那么本文将立足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对小学体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展开初探。
【关键词】小学教学、体育教育、班级管理
前言
在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给学生展开具体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小学生学习自觉性比较差,所以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喜好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而对于班级管理活动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然而这一方面的工作,仅仅是通过班级管理这方面工作来展开也是不够,还需要从课程教学角度入手,通过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将二者推动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状态,实现两个板块工作的共同提升与发展。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对小学体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展开初探。
一、小学体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的优势
身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在发育时期,具备优异的塑造性,体育课程相比其他课程而言独特的训练学生身心方面的作用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每一节体育课程的良好进行,一方面达成了促进学生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心理上也植入了诸多例如团结精神、奋力拼搏精神、不屈不挠精神等良好意识,学生们在心理上拥有了这些意识,自身就会具备一定的自觉性,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在后续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教师适当的针对学生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的主体,那么后续的管理工作就可以取得明显进展。
二、小学体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想要切实有效的发挥体育课程的培养作用,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将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促使体育课程所起到的培养效用能够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有所收益,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又可以巩固、扎实体育课程的培养效果,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既发挥出体育课程起到的培养学生的优势作用,又可以顺利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无论是对于哪个阶段的学生群体来说,团结、合作都是成长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每一位学生意识中具备了团结精神,那么整个班级将成为一个强大的集体,发挥出“1+1>2”的效果,教师引导在这样的一个集体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也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想要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可以先从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入手,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过程,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涉及到体育运动就会出现胜负的情况,不论是输掉比赛还是赢得比赛,作为参与者的学生感知会更清晰,体会也更加深刻,因此学生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对于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而言是非常好的机会。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设计一节课程的内容,该课程可以基于传统体育运动而成立,可以是拔河比赛、接力赛,也可以是团队踢毽子比赛、羽毛球赛等,出于培养学生的考虑,这些运动都比较考究学生的团体协作,可以作为教师的参考。同时,在过程当中,体育教师可以适当调整不同团体的成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团队这一概念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增加学生荣誉感,促进学生为了团队努力拼搏。在后面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具备团体意识的学生会更加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小学体育课程对于班级管理的优越性也就得以展现。
(二)加强学生的吃苦能力
体育运动从来都不是一项可以轻松进行的活动,想要打拼出一番成绩,必然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与顽强的意志。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可塑性较强的时期,体育教师应当及时抓住机会,通过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生理上、心理上吃苦耐劳的精神与能力,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得在后续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学生自身能够迸发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为班级管理工作作贡献,发挥“螺丝钉”效用,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朝着有序、规范、高效的目标前行。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前学生的综合素质条件,选用较为合理、适当的体育活动,来达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与能力的教学目标,奠定有效益的班级管理工作基础。
例如,在体育课程上,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当下学生所处阶段的身体与心里承受能力,设计出既能取得培养学生目的、又出于学生身心承受能力内的体育活动,比如说慢跑、站军姿等等活动,每一项活动都可以使得学生的耐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精神进行锤炼。在活动进行的途中,体育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的身体状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不同,一项活动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教师要在课程设计阶段引发足够的重视,深刻掌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发育特点,采用适中的强度来进行学生的耐力培训。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来说,具备吃苦耐劳精神与能力的学生会更加有利于教师管理工作的进行,推动班级管理工作更好、更有效益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健康运动观念的关键时期,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也可以将体育课程相比传统课程所具备的优势辐射至班级管理环节,促进班级整体与学生个体不断完善。在这一过程当中,体育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呵护祖国的花朵,并且不断的通过课程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努力探寻更加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教学模式,推动小学体育课程发展,促进体育课程与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发挥体育课程效用。
【参考文献】
[1]王妍. 体育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现状与优势初探[J]. 速读旬刊, 2015(6).
[2]王泰成. 浅论体育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现状与优势分析[J]. 中小学电教:下, 2016(3):80-80.
麦炯洪(1986.01—),男,汉族,广东中山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中山市小榄镇竹源小学,体育教学
梁嘉颖(1993.10—),女,汉族,广东中山人,小学二级教师,本科,中山市小榄镇竹源小学,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