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顺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开智中学 530409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采取的班级管理模式尤为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也逐渐被高中班主任所运用。但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地运到到班级管理模式当中,还需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方法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运用方法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掌握班级活动的最终话语权,学生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没有决策权。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会打压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建设以一个有规有矩的班集体,使得班级管理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
一、对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解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要求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身上,也就是学生本身。作为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活动过程中不能独断专横,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要求班主任要对班级的学生的性格、能力以及特长都要有充分的了解。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师生共同建设具有良好班风的和谐班集体。
二、实现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对班级的意义
(一)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社会以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加,希望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班主任一人决断,学生只能被动服从,这不符合高中生的心理需要。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则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满足了他们渴望独立的心理需要。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石在学生身上,因此,该模式要求教师要主动去充分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和特长去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平等对话,双方取得有效沟通,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吸引,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我价值,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还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改变观念,相互尊重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应当改变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受应试教育影响产生的刻板印象,即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定学生人品的优劣。例如,许多教师经常差别对待成绩较好和成绩较差的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到的是和风细雨的教育,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是狂风暴雨的批评。
久而久之,就形成只要成绩好,做什么都是以正确的错误观念。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多元丰富的评价机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教书和育人,哪个方面也不能落下,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型的素质人才。另外,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还要求教师学会尊重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展自身的特长。例如,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具有美术天赋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发展绘画特长,鼓励他们多参加比赛等等。
(三)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著名教育学家勒温曾说:教师要想实现成功教学,除了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外,还要依靠良好的班级氛围。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的班级氛围是沉闷且压抑的,因为教师正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姿态,掌握着班级活动的最终话语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班主任的任务安排,自己的想法都压在心里不表达出来。因此,学生会跟教师充满距离感,师生之间存在“隔膜”。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学会与学生平等对话,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加注重学生内心的变化,做学生的朋友而不是做学生的上司。为了给学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我,敞开心扉和班主任交流想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隔膜”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和自我意识都比较强烈,班主任在一些事务的处理上就要始终做到公平公正,否则将会伤害到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温和的手段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逐步完善自我。和谐的班级氛围,良性的沟通,有利于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四)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
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事务中来,教师要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例如,可以组建一个班级管理小组,小组内的成员每两周定期更换成员,让学生轮流对班级事务进行管理。教师此时充当一个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的角色,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遇到问题时,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魅力所在。
结语:
高中班主任既是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的引路人,也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其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是班级凝聚力强弱和班内学生是以否能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心理的需要,作为班主任就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帮助学生找到在班集体内的自我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多元丰富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感受到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魅力,并在此模式下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莹.高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176-177.
[2]沈燕.高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3):103.
[3]李爱军.高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研究[J].甘肃教育,2019(06):37.
[4]慕鹤云.浅析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基于“以生为本”的视角[J].名师在线,2019(12):95-96.
[5]罗禧.人本理念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