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鹏飞
长治市教育局,山西省长治市046000
摘要:音乐与小学体育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和联系,把它作为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喜欢旋律性音乐和好动的特点,将快乐的音乐引入课堂。利用节奏明快的旋律,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学生们激情奔放,心情愉悦;利用抒情优美的旋律,营造出恬静舒心的情境,使学生心情愉快,全身放松。因此,为优化课堂教学,运用音乐作为体育教学媒介,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健康第一,快乐运动”的目的,是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改革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音乐元素;小学体育课堂;优化措施
在小学体育课中,引进悦耳动听、节奏明快的音乐,是个有益的教学手段。它既能用来辅助锻炼儿童身体,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又能表达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发展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文明的举止行为和创造精神。那么,在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背景下,把音乐引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哪些好处?如何把音乐引入体育课堂,优化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呢?探讨上述问题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音乐元素进入小学体育课
1.1“引音入体”是课堂的需要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愿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体育课作为最受小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自然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就要拼弃呆板、严肃的教学模式,将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引入课堂,是一种非常有趣、有益的教学手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增加音乐旋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重复单一的技能动作练习感到枯燥乏味,会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不遵守纪律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将音乐元素引入体育课堂,在音乐的伴奏下刺激学生的听觉,进行同样的教学内容的练习,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使一些不乐意参加锻炼、胆小、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在美的音乐感染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运动中来,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1.2音乐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体育与音乐虽属两种不同的艺术,但对人体之生理、心理作用确有异曲同工之处。研究表明音乐是一种具有优美旋律的声波,当这种声波作用于人的听觉神时,会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性,是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产生调节作用,会出现新陈代谢加快、肌肉舒张等一系列的变化。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之所以具有无穷的魅力,是与节奏的千变万化分不开的。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种奇特的作用,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动作,技能,感受了节奏,感受了动作。而且,音乐又给了他们充分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使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积极的、活泼的、自由的想象,并力图在姿态、形体、气质等方面充分表现了个人的潜能,使身心得到了协调的发展。并且音乐可以使学生精神愉悦,消除疲劳,可以调节学生的心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人在音乐的旋律中运动能消除精神紧张,改善神经反应的节律性规律,使人正确感知动作不同阶段的连贯效果和特点;同时音乐旋律的连贯性和节奏的弹性会影响人,使人的动作变得流畅协调。如健美操中使用的音乐,无不体现其节奏的分明,富有活力的特点,学生在这种音乐下就会很自然的跳出健美操所要求的节奏,而且在音乐的带领下动作也会变的连贯,有活力。可见音乐能使人的运动协调性和运动意识加强,并发展了学生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1.3音乐有助于机体的恢复
音乐通过音效,能够影响人的机能,激发人体能量的释放,使静态变为动态,从而使人有一定的活动欲望。从生理角度来讲,在剧烈运动时,心脏跳动快,中枢神经系统高度紧张,肌肉的紧张度也很高,呼吸系统在尽最大能力工作。如果突然停止运动,由于肌肉失去运动中收缩与放松的工作过程,突然造成被动的紧张,特别是对下肢静脉血的挤压作用停止,大量静脉血集中停留在下肢肌肉中,造成返回心脏的血量减少,一时间出现脑部贫血和严重缺氧,血压下降,呼吸短促,造成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甚至是晕倒等症状。如不及时调整,人的生理机能就会处于劣性循环状态,影响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质的增强。在做放松运动时感受到音乐,大脑的活动性就会得到改变,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减弱,肌肉的紧张程度得到缓解,使机体处于良性的循环状态,并得到提高。从学生自己的感受来看,就是精神尤其轻松,肌肉、心血管和呼吸肌无紧张和不舒服感,而且动作技能掌握的既快又好。
2体育教学中音乐运用的时机
准备部分,导入采用音乐伴奏,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唤起学生内在的情感和联想,一股采用节奏感较强,明快且富有朝气的乐曲伴奏。准备部分的集中注意力练习和队列练习,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认为无法加入音乐,而实际则不然。例如:队列练习时一般都采用教师口令指挥的练习形式,这样的练习既单调又枯燥无味,效果也不是很好,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此练习中我们改哨子为音乐伴奏,或者用音乐的节拍来代替口令,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打破过去那种呆板、单一、成人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等活动的教学方式,伴以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着学生做各种舞蹈练习,使学生能在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积极活发地进行热身运动。同时教师在音乐的选择上要选用学生比较喜欢、节奏感较强能很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机体迅速进入运动状态的音乐播放,这样既达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练的重要环节。要求大脑皮层处于最适宜的兴奋状态,人体机能保持较高水平,在此情况下完成学习和练习任务。在这一环节能巧妙选用音乐,调节气氛,对强心健体、技能掌握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如果练习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和厌倦,觉得枯燥无味。配上音乐,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运用圆舞曲嘭、嚓、嚓的节奏就可以让学生较容易掌握跑步的节奏以及呼吸的节奏;武术练习时配上《中国功夫》或《男儿当自强》等旋律雄浑的乐曲,学生就会越练越起劲。在体操、球类等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中,配以优雅的乐曲,不仅能烘托练习气氛,而且能使学生产生自由心理,使精力更加集中,练习充满信心。
结束部分进入放松阶段了,以播放缓慢、轻松、抒情的音乐为主,随着音乐配合放松的动作,让机体从活动的紧张状态中逐渐恢复。但我们选取音乐时也应照顾到基本部分的练习内容,如果能做到前后呼应,那所选乐曲将会成为本节课的点睛之笔。例如,基本部分为武术“五步挙”,则在结束部分可采用舒缓的太极拳音乐打太极,这样既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又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还会将本节课带入又一个高潮
综上所述,音乐元素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作用于儿童的听觉,沁入人的心灵,激起人的情感共鸣。小学体育教学中辅以音乐为媒介,使学生浸润在充满艺术美的音响中,在律动中愉悦身心,给课堂起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作用。笔者认为个形式上有秩序、内容上凸显个性,追求身心全面发展,获得审美体验的小学体育课堂才是新课程想要的真正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强.让学生在阳光教育下健康成长——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互动[J].中华少年,2016(26).
[2]金家栋.关于小学体育课堂中音乐元素的有效运用思考[J].亚太教育,2016(3):10.
[3]刘琦.简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青少年体
育,2015(2):88-89.
[4]杨旭.浅议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