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陈荔伟
[导读] 趣味田径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陈荔伟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大坂小学
        摘要:趣味田径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教育性与趣味性兼顾、遵循目的性教学原则和安全性原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
关键词:趣味田径;教学法;小学体育;应用策略探析
引言
        趣味田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育性与趣味性兼顾的原则。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教学的具体内容做详细的思考,在保持其趣味性的同时不失教育性。所谓趣味田径教学,其重点在趣味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提高田径运动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在活动中传授相应知识,并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中去。除此之外,目的性教学原则也是趣味田径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活动之前,应该首先明确本次的教学目的以及意义,使自己带着目的性教学,使学生带着目的性学习。结合目前小学生的实际发育情况及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第三个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安全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将安全防护措施准备到位,寻找安全的训练场地,并设计安全的动作和游戏,在保证学生能够学到知识的前提下,充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一、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一)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
        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处在高速成长的阶段,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帮助小学生增加身体的协调性,使身心素质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将田径运动增加了趣味性后,学生能够更好地参加田径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田径运动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两种,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其意志品质,树立良好的目标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运动中,为了展示自我能力,会树立清晰的目标并为之前进。在集体运动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学生会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生的这种心理和行为,能够使其在完成活动的基础上,性格变得坚韧而顽强,遇到问题首先思考解决办法而不是半途而废。这样一来,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实践就有了更高层次的意义,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锻炼。
        (三)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趣味田径教学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课上遵从教师的要求进行趣味性的田径活动,精神和身体都处于兴奋状态,对于教师的要求和要完成的任务非常明确,其注意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普通的授课方式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案进行备课和讲授,依照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田径任务,学生在课程讲授结束后开始按顺序进行田径训练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很多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抵制上田径课。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趣味田径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能力,同时还要更新固有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吻合。此外,学生的发育情况与认知能力也应该纳入教师的考虑范围中。
        举例来说,小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了解不够深入,单纯认为田径运动就是普通的跑步,不仅不能凸显个人优势,还会在集体跑步的过程中感到无趣与厌倦。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贯彻趣味教学的理念,将田径运动与趣味游戏结合在一起。比如设置障碍跑游戏,让几名学生同时出发,绕过各种障碍物到达终点。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灵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运动灵活性。还可以设置两人三足游戏,两个同学相邻的脚绑在一起,然后一起向前跑50米,先到达终点的队伍获胜。在这个过程中,考验的是学生的协作能力。如果两个人不能够相互协作,两人三足的游戏便不能顺利完成,过程中还有可能由于不默契而摔倒。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同时也能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后仍能够延续课上的游戏,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二)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田径课上,主要内容都以长跑、短跑、跳绳、跳远、球类运动为主,且由于小学课程中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导致学生上课时对一些运动都停留在不太了解的基础上。比如球类运动,很多学生连规则都没有弄明白,只能摸一摸、拍一拍,便算是完成了课堂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也学不到什么体育知识,参与度不高,身体素质自然也得不到提高。对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应该着重提高小学生的各项素质,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将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举例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有计划地将田径运动分平均分配课时,并分阶段教学。以跳远课程为例,教师采用“1、2、3,木头人”游戏的方式进行。由教师背对学生,控制语速,学生在教师话音未落时以跳远的方式前进,教师话音一落,学生立刻停止所有动作,最先达到终点的学生视为胜利。这种游戏相比简单的跳远活动有趣得多,学生的参与性更高,且为了赢得胜利,会更努力往前方跳,其跳远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学目标也得以完成。
        (三)提升评价活动的多元性
        教师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评价中有着重要作用,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充满继续努力的动力,鼓励的评价能够让成绩落后的学生重拾信心。以往的教师评价方式仅以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学生的运动情况被忽略,学生会因此失去运动信心。因此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地评价学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举例来说,在田径课上,由于学生的性别不同、自身运动发展条件不同,因此完成同一运动的成绩会有所差别。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视结果做出评价。对于女同学来说,可以设置连续拍球50下的任务,对于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设置难度较低的跑步运动,并适当延长时间,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难度更高的任务让其完成。任务完成后,教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公平合理,也更客观。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下次会更加努力完善自我,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束语
        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实践,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大成教学目的,使学生有效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有效性,保证了教学质量。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明昱.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2):101-102.
        [2] 陈国红.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83):121.
        [3] 姜智辉.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以济南市历下区小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 周俊.趣味田径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希望月报,2018(6):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